随着高校“论文季”的到来,网络上的学位论文买卖生意异常红火。业内研究者称,目前以论文买卖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已发展至800多家,部分论文交易网站流量5年间增加10倍。尽管公然叫卖学位论文明显有违个人诚信和学术道德,但由于缺乏管理依据,近年来论文买卖持续升温。
大陆高校随处可见的代发论文广告
公开兜售:学位论文竟可“捉刀代笔”
“本科论文1500元、硕士论文4000元、博士论文来电咨询。”一家名为“中国论文下载中心”的网站这样明码标价。记者以买家身份咨询时,客服人员说:“内容原创,版权归您。”
尽管淘宝网明确禁止论文交易,但记者输入“代写论文”后,搜到相关商品3311件。不少卖家只是在“论文”前加了一个“议”或“社”字后,就避开了淘宝禁令。在一家名为“西邦以诚为本论文代写中心”的网店中,记者发现,仅一款“代写议论文”的商品,30天内销量就达18万余元。
记者发现,在社会舆论的连年声讨中,论文买卖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持续升温。合法网站、配备客服、明码标价、支付宝交易,不少腐蚀社会信用的论文代写网站甚至打着“诚信”的名义,在权威门户网站发广告、拉生意。
根据业内研究者的最新调查,目前最热门、以论文买卖为主营业务的网站已发展至800多家,且多数论文代写网站由成熟团队运营,写手以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产业链条完整,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灰色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学位论文买卖的治理状况却不容乐观。业内研究者称,网络上论文买卖的旺季与高校毕业季正好重合。
另外,记者发现,论文代写信息的获取渠道正由传统搜索引擎拓展至电子商务网站、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网站等。以QQ群为例,截至2012年4月18日,以“论文代写”进行检索,可搜索到491个群,其中400人以上的有6个。
山西省社科院学习科学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表示,网络论文买卖导致的学术腐败,不仅影响学生个人成长,还加剧了社会信用的缺失,助长了歪风邪气。
代写网站无人监管
采访过程中,多家网站客服人员均向记者保证,“只要你自己不说,谁也查不出来,只要查不出来就不违法。”
记者就此咨询了教育、通信管理和法律界人士,得到的答案均是——论文代写网站属于监管空白,令人不可思议。
山西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玉波说,与抄袭相比,论文买卖隐蔽性更高,且高校只能管理自己的学生,对论文代写网站无计可施,学校管理难度大。
接受采访的多位律师表示,论文买卖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目前在法律上仍是空白。北京华振律师事务所律师马玉强说,无论教育法规还是《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都没有明确禁止论文买卖,除高校可按校规校纪对学生处罚外,没有一个部门能对论文写手和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站进行查处。除非相关网站在提供服务时存在恶意欺诈或质量问题时,经消费者投诉,方可由工商部门查处。
记者拨打了工信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后,得到的回复是,除非这类网站没有办理ICP备案,否则就是合法网站。另外,论文买卖属于个人私下交易,对于超出网站营运范围的活动,除非有人举报,政府一般不会主动对其查处和清理。
诚信建设需凝集多方合力
尽管每篇学位论文前都有一张“诚信承诺书”,但个人诚信不能仅仅依靠自律。学位论文买卖猖獗的背后,反映出社会诚信建设中存在的监管漏洞。想要填补这一漏洞,需凝聚多方合力。
“负责任的导师完全可以看出论文是否由学生独立完成,在论文答辩环节也能一探究竟。”张玉波说,在现实中,部分高校教师责任心不强,学位论文审查和答辩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行为。要从源头上治理,就必须加强高校论文审查机制,合理制定论文标准,强化导师责任。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学术乱象难以治理的原因,一方面是法律问题,一方面是各部门职责不明。为此,必须明确规定论文买卖属于违法交易行为。同时,教育、工商、通信管理、新闻出版、公安等部门应明确分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特别是要在论文买卖“旺季”对互联网站进行专项检查。
四川高校九成花钱发论文 发论文靠钱最高花三万(蓝婧 江浪莎)
“课可以少上点,毕业论文可以随便点,可发表不了论文,谁都救不了你。”临近毕业季,在四川各大高校校园里,大小“论文代理”广告霸占了校园的各个信息栏。而成都商报记者近日在新浪四川教育频道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九成人表示曾为毕业或评职称等原因“买”过论文,高者甚至花费上万。成都商报记者还调查发现,“代发论文”俨然已形成一条杂志社、代理机构、代理人和学生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
网络调查:九成人称曾花钱发论文
马上就要毕业了,但四川某高校传媒经济专业研究生杨婷却高兴不起来。两个月前,学院统计应届毕业生的论文情况,早在研二时就在一家普通刊物上发表过一篇文章的她,却被告知“论文内容和小专业方向不符,需再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拿学位”。
杨婷打探了下“行情”,很多核心期刊发稿时间都已排到下半年。在同学的介绍下,一个论文代理向她推荐了一家普通期刊,称能在两个月内让论文发表。由于是熟人介绍,代理收了杨婷两版共660元。
成都商报记者本周在新浪四川教育频道进行了一项关于论文的网络调查。截至昨日下午6时,在近百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7成以上是硕士研究生,另外还有博士和在校老师。调查结果显示,9成被调查者表示曾为发论文花钱买过版面。而发论文的主要压力来自毕业、奖学金、升职、评职称等。
曾国平是重庆大学的教授。他说,以前是编辑部给作者发稿酬,现在无论论文好坏,作者都要缴版面费。他鼓励学生发论文,但因为学生都没钱,所以他会主动帮学生出这笔钱。一篇论文少的要五六百,多的上千,这样一年下来,他给学生交版面费的钱就要上万元。
代理机构:一篇文章最高卖到3万
为此,“论文代理”职业应运而生。
在川内某高校研究生楼下,一家论文代理机构在张贴出来的广告中罗列了他们代理的若干种刊物,并打出“团购特价期刊征稿中:××文学低至280元/版”等具有“诱惑力”的信息。
成都商报记者咨询后得知,这一价格针对的是普通期刊,在高校已不具备竞争力。核心期刊才“抢手”。一般而言,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字数在5000~8000之间,价格在6000元~10000元不等,发稿一般都得等4个月以上。对于某些经济类核心期刊而言,一篇文章甚至可以卖到3万元。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研究生趋之若鹜。原来,很多高校在评奖学金时都列出了硬指标——拿一等奖学金必须在核心刊物上发文。“一等奖学金8000元,如果没有核心期刊的论文,我只能拿三等奖学金3000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川内高校研三学生说,每到评奖学金时,很多同学便拼命想把论文往核心期刊里送。
作为一名专职的论文代理,李先生入行一年多,每月进账3000~5000元,“比打工轻松多了”。
遇上学经济的顾客,李先生会鼎力推荐一本以经济类、统计类、管理类为主的核心刊物。“这本杂志我跟他们关系好,所以基本上包发。”李先生说,现在,他似乎已经成了该杂志稿件的“承包人”。至于如何提成,李先生表示,这全看各人胆量。他解释说,一本底价300元/版的普通刊物,报价400元~500元很正常。如果胆子大,报价1000元也没人管,只要保证顾客的文章能发表就行。
期刊主编:等待发表文章排到半年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四川某核心期刊主编介绍,他所在的期刊一年出刊6期,每期仅能刊载30余篇论文。今年年初,等待上版的文章就排到了半年后。
据他介绍,核心期刊的稿件来源有三:一是和各大高校学院签订固定供稿协议;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策划要求,向全国名家约稿;三就是自由来稿。不过,他们很少采用自由来稿,原因是稿源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发稿量不超过20%。他还表示,多年编辑的经验是博士生的论文还不错,能看出是经过长时间的认真准备,但硕士论文的整体质量较差。
统计数字显示,在全国6000余种学术性及半学术性刊物中,核心期刊不足1000种,而研究生连年扩招,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65.6万。有调查表明,我国可发表论文的期刊承载数量为100万篇,而发表论文的需求达到480万篇。
什么让论文如此疯狂?毕业、职称都得靠论文
成都商报记者收集了国内多所高校对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几乎都是硬指标。北京大学硕士毕业要求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清华大学也要求国内核心期刊1篇,博士毕业要求3篇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其收录的论文被看作一个地区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实力的指标之一)。四川大学硕士毕业要求也相同,博士毕业要求1篇SCI、直博需2篇SCI。
《四川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成果量化指标》也对参评的教授、副教授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进行了相当具体的量化。以文科为例,量化指标要求,申报博导的教授、副教授近五年的学术成果必须是: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与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2篇。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都没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为什么高校需要这个硬指标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元说,教育部对高校的评价中科研能力是很重要的指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在一定等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学校要继续发展,申请科研经费、成立研究室、设立博士点等都需要这项指标。许多学校便给老师下了死任务,把评职称和发表论文挂钩,老师的不够就用学生的来填,将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
观点:大学缺少内部评价机制
“学生是否够资格取得学位应该看学位论文本身,并不是发表的论文多少。”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印杰认为,发表论文是学位论文的成果,学位论文和培养过程才是第一位的,不能本末倒置。现在的情况是,学生以为发表几篇论文就完成学业了,但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无法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印杰看来,学校应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培养、科学研究上外部有一定评价能力,是辅助手段,但不是一个学校提升质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