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危机决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共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外交关系的高层官员(包括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中共中央委员会等)以及高级顾问。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负责召集会议、决定参会人员、做出决策指示和指派执行决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军事危机决策中扮演了最主要角色。军方和文职的人员则扮演了次级角色。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高层危机决策往往是非正式的、临时的,而非制度化的。危机显现的初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召集一个特殊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一会议旨在理解和判定危机的重要性,并在一系列原则和指导方针上达成一致。这类政治局扩大会议有两大特征:第一,领导层的集体主义原则,即要求参加的高层人员都参与决策;第二,高层需要获取相关情报和建议。因此,尽管外交问题决策需要迅速做出反应,但中国领导系统的寡头政治特性使得决策过程变得迟缓,因为高层领导人需要召集会议、获取情报,进行深思熟虑后才能最终达成共识。这一迟钝反应在中美政治军事危机事件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除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通常还会指定一个高层工作小组来观察危机变化和提供建议。这些工作小组往往在一个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之下运行。如果是设置特殊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则由中共中央总书记从高层中挑选。低级别的工作小组则设在部委、同级别的办公室机构和解放军下,负责执行高层的命令。
获取情报则主要通过党、军队和政府三条路径。中国没有一个机构来统一搜集和提供情报。这一缺乏协调机制的特点使得很多需要紧急决策的事件被迟缓处理。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总办公室审阅情报报告,决定哪些适合提交给中央政治局和领导小组,一些紧急的情报则会被直接送到领导高层。报告通常只呈现问题,而不给出建议,这使政治局常委和领导小组需要进一步讨论,因而使决策迟缓。作者认为,统一的情报机构的缺乏、向政治局常委直接报告和中共总书记私人顾问的存在意味着较低层级的机构和个人都可能对危机评估和决策产生影响。
军方可以通过预案影响决策,特别是在危机事件发生的初期。一方面,这些预案使解放军能更有力地把握危机的发展;另一方面,预案也会为高层文职领导人造成一些困难,会限制他们决策和反应。同时,危机发生后,同军队有直接联系的智库或者研究人员往往被要求提供评估意见和建议,甚至发展趋势和影响。其他研究机构也发挥类似的作用。研究机构和智库提供的报告并不直接提交给高层领导人,除非该课题由中央领导人直接委任,或者研究者同高层人员有私人关系,或者该报告被当权领导认为十分紧急。军方还通过用观点影响民众和媒体发挥作用。
作者分析,一方面,由于许多中共军队元老离世和军方被排除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军方领导人在高层的关键决策中权力较小。但另一方面。在较低层级的决策系统中,解放军军官和研究人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决策。他们提供情报和分析、观测危机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总之,机构间缺乏协调、沟通,高层对军方的忽视和文职官员军事经验、知识的缺乏都可能引发政治军事危机,同时削弱高层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些不足对中国更有效地处理涉外政治军事危机产生阻碍作用。相应地,此类危机可能愈发频繁和严重,将中国制造成一个“咄咄逼人”的危险大国形象。因此,作者指出,要想改善危机处理能力,中国必须克服军事相关决策机制中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