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國稅局(IRS)嚴查海外帳戶,並多次呼籲納稅人自首申報,日前已傳臉書(Facebook)共同創辦人沙弗林(Eduardo Saverin)為避稅放棄美國公民身分,而即將於明年1月上路的美國「海外帳戶稅務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FATCA,通稱「肥咖條款」)已使許多國際大銀行為避免麻煩,索性不做美國百萬富豪的生意。
華盛頓郵報12日以幾近全版的篇幅,摘錄即將在6月份出版的「彭博市場」雜誌的專文,以「外國銀行拒美國百萬富豪於門外」為題,探討「肥咖條款」對美國公民海外投資造成的不便。專文指出,目前已知包括匯豐銀行(HSBC)、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新加坡銀行(Bank of Singapore)與星展集團(DBS Group)等,都宣稱已避開部分相關業務。
連續兩年被「彭博市場」雜誌評為全球表現最佳的新加坡銀行,亦為避免配合繁瑣法規,拒絕服務美國百萬富翁。執行長古茲曼(Renato de Guzman)表示,「亞洲業務量已經夠多,我們不需要額外麻煩」。他透露,目前新加坡銀行業者普遍有一共識,即「拒絕美國公民客戶」。星展銀行財富管理部主管陳淑珊(Su Shan Tan)也說,肥咖條款實在太嚴苛,「我們已不作美國公民業務」。
日內瓦American Citizens Abroad執行總監Marylouise Serrato指出,肥咖條款將限制海外美國公民的投資途徑,「不論是申請開支票帳戶、投資帳戶、申貸或購買保險,都可能被拒,已持有的帳戶也面臨隨時被關命運」。她警告,若居住地點不屬美國銀行業服務範圍,美國公民甚至面臨無處理財的困境,「這將間接傷害在海外營運的美國企業」。
在肥咖條款推出之前,居住曼谷或馬尼拉的美國公民可透過匯豐銀行進行投資交易,但如今他們必須飛往其他都市,才能享有以往的服務。儘管非美國金融機構如匯豐銀行仍提供服務,但美國公民的投資選項相對受限,譬如香港匯豐的美國公民客戶僅享有存款服務,但不能開立投資帳戶買賣當地股票,亦不得購買投資於中國市場的45檔股票基金等各項金融商品。
華郵指出,為規避新法,放棄美國公民身分是另一選項,而選擇放棄的人數正逐年增加。依美國國稅局報告,去年共有1780人放棄美國護照,相較於2008年只有235人放棄。
2009年美國政府透過法律途徑,迫使瑞銀交出逃漏稅的客戶名單,並繳交7億8000萬元罰金。隨後麻州國會眾議員尼爾(Richard E. Neal)為敦促銀行透明化而提出肥咖條款,要求所有海外金融機構,提供美國公民開設海外帳戶的收入與利息所得資訊給美國政府。這意味銀行不僅會因此增加額外成本,提供海外美國客戶的投資選擇與財務顧問也會減少。
2008年瑞銀即宣稱將終止美國客戶的海外帳戶服務,將轉由該行美國財富管理部門與瑞士財務顧問(Swiss Financial Advisers)部門持續提供。瑞銀發言人Serge Steiner表示,這兩個部門同時遵守美國與瑞士法規。目前除證券投資業務外,瑞銀仍針對美國人提供消費與商業貸款、外匯交易,與貴金屬交易等服務。
事實上,這些全球財富管理機構也沒有那麼在意美國有錢人,開始把目光移向亞洲富豪。據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統計,新加坡已成為亞洲財富管理中心,2010年總計管理海外資產額達5120億元。華郵引述美國銀行與凱捷公司(Capgemini)去年一項報告,2010年亞洲百萬富翁人數增到330萬人,成長幅度達9.7%,高於北美的8.6%,亞洲百萬富翁的總資產額也已增加到將近11兆元,首度超越歐洲。
據資誠9月調查顯示,相較於瑞士銀行業者普遍享有30%利潤空間,許多位於香港與新加坡的私有銀行,營運成本約佔營業總額的88%至90%。Brevetta指出,對銀行、資產管理與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而言,配合肥咖條款的成本恐高達數十億元,以各銀行目前營運模式,拒收美國公民客戶可能為最佳自保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