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7)— “得”和“失”从来就不对称
作者:孙涤 | 2012/5/20 11:52:24 | 浏览:2718 | 评论:0

  在考察人们是如何感受小概率事件的分子,以及怎样把不当的权重赋予能激起强烈情感的戏剧性事件,以至于导致过激的行为之前,让我们先来讨论前两期里提出的四个问题。

  很明显,第十一和十三两题几乎完全相同,有读者立即指出,这难道也算是“选择”?不是在唬弄人吗?请看它们的表述,都是要在“北京SARS越来越猖獗,被隔离的“疑似”病例有6000人。此时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向领导提出了两套治疗方案”之中选一:

  第十一题:要在A和B中择一:

  方案A:有1500个病人将会丧生;或者
  方案B:有四分之三的可能他们全部能得救,但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所有的病人都无法挽救。

  第十三题:要在C和D中择一:

  方案C:有4500个病人将得到痊愈;或者
  方案D:有75%的机会没人会死,但有25% 的可能全部病人都得丧命。

  我们读者的选择,在第十一题里高度偏向于选择方案B,而在第十三题里却明显偏向选择方案C,印证了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对同类问题反复做的问卷调查结果。在行为心理学里这个案例就是著名的“亚洲流感困扰”(Asian Flu Puzzle)。

  其实,这两个问题不但完全一样,而且A、B、C、D四个方案也都是一回事:任何一个“疑似”病人,有25%的可能会丧生而有75%的机会能痊愈,它们的期望效用值都一样。不过,它们的讲法和关注的基点是有差别的:方案A突出的是死亡,而方案C突出的是生存;与之对应的B和D方案,就生存和死亡的概率来说完全相同,但B相对A(死亡)似乎多了一种“没人会死”的希望;而 D则强调了仍有25%的可能全部6000个病人都会死,要比C里暗含的1500人将丧生的更可怕。

  行为科学家提出这个案例问题并反复验证,当然不是为了趣味游戏,而旨在揭示人类是怎样感知“事实”,以及“被感知到的”(perceived)信息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具体决策的。案例生动地反映出了,“事实”是不能脱离认知它的媒质(这里用文字表述)而独立存在的。人们对“事实”的感知,对“事实”含义的诠释及其对自己的影响都和“怎样说事”(文字、语调、音像、氛围等)高度关联着。人们早就认识到这类关联了,在近代更有学说认为,人类是个“讲故事”的物种,人类历史乃由人们编造的故事(传统和文化)构成的,至少是有能力塑造人们价值观的那个最关紧要的部分,实质上是一批故事。这里的“SARS生命拯救方案选择”问题,临到了死生的关头,人们在选择上的“不对称偏向”几乎是能预测的:选择生而回避死。于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去拥抱有助于燃起生的盼望的故事(这里是方案B和C),而嫌恶哪怕是提醒死的故事(方案A和C讲也是同样的“事实”)。

  我们将不时地回来讨论这个题目。下面从第十二和第十四两个问题来看它的一个变奏:人们对“赢”和“输”的态度也很不同。

  第十二题:你参加公司的春节晚会,拿到抽奖券一张,你选择甲还是乙?

  甲:用它来换取2400元钱;
  乙:用它来参加抽奖游戏,有四分之一的机会摸到10000元现金。

  第十四题:你在去参加春节晚会的路上,被开了一张740元的交通罚单。你可以有两个选择,是选择丙还是丁?

  丙:交付740元的罚款;或者
  丁:参加抽奖游戏,有四分之一的机会抽中,就能免掉这张罚单,但有四分之三的机会抽不中,那就得付1000元罚款。

  读者的回答再次印证了行为科学研究者的结论,人们高度偏爱选择甲和选择丁。在世界各处,在甲和乙中人们选择甲的人占了绝大多数(84%),可是在丙和丁里他们却又挑选丁(87%)。偏好甲同时又偏好丁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说多数人有其“固有的避险倾向”——如主流风险理论所假设的那样偏好甲的话,那么他们选择丁又是出于什么动机呢?如果说人们出于避险的考虑而“言之成理”地选择了甲的话,怎么又一跳变得“不惜冒险”而去选择了丁呢?略加计算你很容易发觉,选择乙其实更有利,它的效用期望值多了100元,而选择丙的效用期望值也少损失10元。虽然选择乙+丙会使你多得110元,但只有3%的人做了这样的选择,选择甲+丁的人却多达73%!

  这个貌似平常的矛盾的深刻内涵曾被不少思维绵密的人觉察到了,其中包括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他因教科书《经济学》启蒙了千百万人而堪称伟大。萨缪尔森曾向他在MIT的同仁提出了如下称为“萨缪尔森的问题”:

  第十五题:给你一次丢硬币的博弈机会,头朝上的话你赢20000元,尾朝上的话你输10000元,你愿意参加吗?

  他的同事们多数不愿意试试手气。你呢?

  期待大家参与,只需花一分钟就能输入您的见解:通过电脑或手机接入(网址http://bit.ly/xMijrg),也可以通过我的新浪微博@孙涤Bruce来输入。我们将汇总大家的意见作统计分析,并和发达国家同类的问卷结果进行比较,解释可能的理由,在本栏目里共享。

相关文章:『孙涤“市场博弈的不对称”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第 9, 10, 11, 12章)— 人脑的“操作系统” 2012-06-11 [2217]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8)— 财富和满足成正比吗? 2012-05-20 [2692]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5)— 风险决策的偏向 2012-04-27 [2449]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4)— 怎样理解和把握机运 2012-04-22 [3996]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3)— 证劵分析师的话可不可靠? 2012-04-10 [3512]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2)- 人才发掘和机遇测算 2012-04-03 [3076]
『学人动向』 孙涤专栏:《市场博弈的不对称》(1)- 效率和公正 2012-03-26 [2781]
更多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普林斯顿教授“辛辣”点评中国学生:一个普遍的「坏习惯」阻碍了他们的长远发展 2024-11-16 [72]
朱民:中国经济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化! 2024-11-06 [346]
巫宁坤:活下去,并且“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2024-11-04 [382]
周其仁:中国经济高位下行的根本原因 2024-11-03 [412]
张维迎:让我最痛心的是社会变得如此虚伪,如此假话连篇 2024-10-31 [518]
达龙·阿西莫格鲁:制度视角下的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2024-10-31 [472]
钱满素:献身精神本身不足以成为一种美德 2024-10-31 [470]
战争琐思录(一):关于诺娃 2024-10-31 [466]
​“中产阶级气质”批判——关于当代中国知识者精神状态的一份札记 2024-10-27 [632]
后生可畏!这位华裔才俊掌控着全球顶尖公司AI模型训练! 2024-10-21 [72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慕波:爬取7万条帖子  看看人们都是怎么吐槽相亲的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