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最新消息内外互动
关键字  范围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纽约华人关注话题
来源:美国侨报 | 作者:苏夏竹 | 2012/5/23 15:01:13 | 浏览:2210 | 评论:0

  央视美食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5月14日开始在央视一套开播,为期7集的纪录片20日尚未结束,早已成为纽约80、90后华人茶前饭后、短信电话里的必聊话题,从食材到民俗,让海外游子们看到“口水往肚里咽,眼泪顺脸颊流”。

  烤炉上滋滋作响的肉夹馍饼、大面锅里翻腾滚动的臊子面……再到冰天雪地下的破冰捕鱼、朦胧细雨中的松茸采摘,有别于一般美食节目,导演的镜头对准的是每一个平凡而又普通劳作人民的日常生活。这部充满人情、乡情的纪录片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引发热议的呢?每集50分钟的纪录片,分为《自然的馈赠》、《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7集故事横跨中国大江南北,从各地原汁原味的美食原材说起,不同的加工、选材方式,构成了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这些真诚的画面,引发观众感情上的共鸣则是水到渠成的“秘诀”。

  从网络上观看到的《舌尖上的中国》,无疑勾起了无数华人的拳拳游子心、故乡情。无论是坐在华埠的小吃店里、法拉盛年轻人聚集的ktv场所,还是新浪微博的转发上,这6个字的出现频率都极高。新浪微博上名为“北美省钱快报”、“纽约吃货”等人的相关转帖都高达3400和700多。网友“辉记NH”说:“完全无那些什么:好好味,口感好好之类的词语。更多的是一些食物最原始的制作过程,一方面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家庭作坊劳动者的满足和感恩,一方面观众可以感受到美味的食物。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更有网友表示,此片颠覆了CCTV的形象。还有无数网友呼吁,什么意大利菜、三明治都弱爆了,应该尽早推出英文版,让外国人也看看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对在美“漂泊”的80、90后游子来说,《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和亲情深深勾住了他们思乡的心。在巴克莱银行工作的北方人张先生笑着说,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半夜12点,看得他口水直往下咽。第二次学乖了,吃饱了肚子看,却又被片中一家人围坐一桌,春节团圆包饺子的画面戳中泪点,那从饺子上蒸腾出的温暖,让他恨不能插上翅膀回到天津家中。一名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华人张小姐表示,她被片中表现出中华人们对食材有节制的采取、最朴素的信仰而感动,这是超越了美食本身的中华气节。


舌尖上的两个中国:美食与乡愁

来源:侨报  作者:钟海之  2012年05月23日

  这部纪录片受到热捧,不仅在于它介绍的美食,更在于它的人文关怀,不仅让人想流口水,更让人想流泪。

  “近日,一部精美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出人意料地掀起了一股收视热潮,搅动无数“吃货”的心。煎、炒、炖、煮,辣、甜、鲜、香……《舌尖上的中国》里的镜头,引爆了中国人对美食的热情,也让远离家乡的旅人乡愁涌动。

  然而,唯美的镜头,映照的是无奈的现实。吃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但在当下的中国,食品安全成了民众日常最揪心的事情。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苏丹红到地沟油、从“染色馒头”到“皮革胶囊”,民众陷入了“还有什么可以吃”的焦虑中。镜头内外,是两个不同的中国。倘若任由食品接二连三地“沦陷”,中国人的舌尖上,可能只剩下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

  《舌尖上的中国》拍摄的都是普通的食物,深山里纯净的菌菇、新收获的洁白晶莹的大米、冒着白花花蒸汽的馒头……这些再平常不过的食物,却能一下子叩开观众的心门,激起强烈的共鸣,这说明中国人的舌尖并不刁钻,中国人中意的,既非山珍海味,亦非珍禽异兽,而是那些用心做出来的食物。如果人们能怀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食用者的负责之心,即使是最普通的食材,也能让人食指大动。民众对饮食的要求,并不全是创意与美味,而是最基本的安全。

  《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不仅在于它介绍的美食,更在于它的人文关怀。片中有这样的故事:一对“空巢老人”,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儿孙从大城市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糕、话家常。但是,短暂的团聚过后,儿孙离去,家里又只剩下这对孤独的老人。

  有人说,这部片子不仅让人想流口水,更让人想流泪。还有网民直言,美食是骨子里的乡愁,看到片中介绍家乡的美食,就想起了故乡的味道,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做的饭。从这个角度看,《舌尖上的中国》暗合了当今中国迅猛的城市化浪潮。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消解,乡土中国正逐渐远去。很多人既难以在城市扎根,又无法回到故乡。片中与片外、回忆与现实,仍然是两个不同的中国。

  所幸,那些温情的场景,那些美味的食物,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什么时候那些撩动心弦的一幕幕,能够真实地重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舌尖与眼前?

 

相关栏目:『内外互动
沈志华教授应邀主讲“对冷战起源的再思考” 2024-04-24 [8]
中产育儿新思路:孩子轮流在30个国家学习,比北上广还便宜 2024-04-24 [9]
美国确实有一点做得比中国好,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能体会 2024-04-23 [143]
日本为什么没有首都? 2024-04-23 [75]
一座绕不过去的现代性界碑 | 马克斯·韦伯诞辰160周年 2024-04-21 [116]
终身未婚闭门不出,留下千余首诗歌,她是美国文学史最难解的谜 2024-04-20 [166]
一篇分析世界格局最透彻的雄文! 2024-04-20 [263]
清理世界名画最好的方式,竟然是吐口水?! 2024-04-20 [85]
10万个中国弃婴,却在美国被宠爱! 2024-04-17 [208]
耶伦的帆布包,美国对华价值观外交的回光返照 2024-04-16 [14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