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周刊网站5月29日发表题为《我们看中国时的真正盲点》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的资产并非一眼就能看到:诸如研究型的大学、风险资本生态系统、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不同种族和阶层的移民、相对开放的政府等等。环球时报编译全文如下:
两年前,中国启动雄心勃勃的计划,吸引生在中国、目前在海外,特别是在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回国。据《纽约时报》报道,这一人才发展计划许诺提供免费住房,实行税收减免,并给予高达1 5.8万美元的签约奖励。这强化了美国人心理上的危机感:他们先是拿走了我们的工作,接下来挣走了我们的钱,现在要抢我们的人才。
但詹姆斯·法洛斯却在他的新书《中国航空》中讲述了一个有所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中国。长期作为《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法洛斯曾在北京和上海生活,他讲述了中国从零开始发展起一个世界一流的商业航空部门的故事。手工组装iPhone只需要大量非熟练工人,生产在天上飞的客机却需要一个真正称得上属于第一世界的成熟经济。确实,中国航空业的飞速发展是中国史诗般崛起的一个缩影。中国目前正在修建100多座新机场,而美国只有一两座。中国在西安兴建了一个巨大的航空中心,那里有25万名工程师。
但中国也有问题。那些工程师接受的培训更多的是遵循已有的模式,不能灵活应对突发情况。国家对互联网的控制窒息了创新。空域管制制约了航空企业的发展。自闭型的国有资本主义文化使得外国资本面临很大风险。
美国人往往看不到这些问题,因为相比基础设施而言,文化这样的软件更难为人所见。同样的道理,美国人也常常看不见自己的长处。西雅图仍然是全球的航空中心。在这里,美国的资产并非一眼就能看到:诸如研究型的大学、风险资本生态系统、波音公司和微软公司、不同种族和阶层的移民、相对开放的政府等等。
法洛斯更早时候写的一本书《更像我们自己》似乎与我们这个时代更贴切。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迅速崛起,很多人预测美国即将衰落。他写道,我们不需要努力变得更像日本人,而是应该更像我们自己。
我们知道那个故事是如何结束的:美国重新崛起,而日本,由于其自身的弱点,陷入了“失落的十年”。今天的故事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仍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非常确定,即美国人不应该对有关中国的报道比对有关美国大学经费不足、财富过于集中、移民政策短视的报道更为惊慌。因为,这一切,而不是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15.8万美元的签约奖励,才是对美国繁荣的真正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