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勇(音译)用英语说工程术语没有任何困难,但是要让他和别人用英语闲谈,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然而对他来说,在饮水机旁和当地人攀谈却是最好的学习英语机会,这种交谈对于移民,特别是说普通话的中国移民,尤为重要。
据加拿大《新闻报》网站(metronews.com)报道,蒙特利尔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对25位说普通话和斯拉夫语的移民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在第1年、第2年和第7年对他们进行了语言技巧、听力等方面的测试。结果显示,与斯拉夫语系的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相比,7年间中国移民在英语口音、流利性以及理解力上丝毫没有进步。
“说普通话的中国移民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让自己的语言更容易被本地听众理解。” 联合进行此项调查研究的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ta)教育心理学教授德温(Tracey Derwing)说,“他们在发音和语言流利程度的进步非常小,而且说话还容易停顿和‘卡壳’。”
为避免出现偏差,这项研究的参与者被定为拥有相同的整体语言能力、良好的教育和类似的语言培训的群体。调查者向他们出示图片,让参与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30位听众根据他们的描述作出判断。
研究称,斯拉夫族裔在学英语时显得更加自信、从容。他们广泛的兴趣(如冰球)使他们在与外围更大社区的融合中更有优势,对话也更容易展开。
李振勇于1998年移民到加拿大,他说,中国人的英语只限于在国内英语教科书上学的读和写,在课堂外根本没有锻炼听说能力的机会。
“如果你听不懂别人或者不能用英语完整表达自己,你就会觉得沮丧,以至于不敢加入别人的对话,因为你害怕自己的英语别人听不懂。”李振勇说。52岁的他曾获得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工程硕士学位,现在在马卡姆咨询公司(Markham consulting firm)担任经理职务。
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The Chines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 of Canada)向中国移民介绍了多项课程,以提高华裔移民在对话中的发音和“软技能”。“不经意的闲聊意义重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会长赵休(Hugh Zhao)说。赵休于1989年从沈阳移民至加拿大,至今已在国外待了20余年。“闲聊往往有利于增进互相理解,同时还能引出比较大的话题。在加拿大,仅仅谈论天气可是不够的。”赵是多伦多大学的计算机管理人员,他说,汉语与以字母为基础的英语不同,两种语言背后承载的文化也大相径庭。
此外,被中国人视为美德的沉默,不再是谦逊的反映。西方人更欣赏积极地参与和坦率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学生在课堂不活跃大多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如果他们懂,他们也不愿表达,因为他们觉得那是一种炫耀;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不懂,他们也羞于提问,认为那样会显着自己无知。”赵说。“很多时候,中国人总是怕出错,所以宁愿选择不说话。我们需要克服这种觉得出错是‘丢脸’或者‘耻辱’的心理障碍。”
德温教授说,对于移民英语的培训应多关注听、说以及发音技巧,以及驾驭非正式谈话的能力,也就是‘软技能’。“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因此对话中的‘负担’不应该只由移民承担。”她补充说,“即使对方有口音,西方人也不应该‘开小差’或者结束与对方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