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分立場,出自關心臺灣高等教育的未來,也代表成功大學各界校友,共同簽署本宣言,呼籲全體教職員生正視推動中的自主治理計畫並予以支持。因為我們認為,國立大學現行比照公務機關的運作模式,將造成高等教育機構喪失國際競爭力,並使臺灣的人才培育及知識經濟面臨空前危機。
這10年來,有鑑於美國高等教育的卓越成就,歐亞國家大學開始擺脫傳統的政府治理模式,許多亞洲及歐洲政府改變採行多元治理模式,以期有效提升學研能力,我們看到新加坡、香港、日本、馬來西亞、芬蘭、法國、德國及南韓將專業的管理制度導入大學,這些國家來自高等教育的外延效益,無論是人才培育或是國家發展,都已看出卓越成效。競相改變大學經營型態促升學術品質雖已成世界趨勢,當高教已成國力指標之際,我國大學卻受限公務系統的層級節制及防弊導向的運作系統。
國際頂尖大學普遍享有之招生學位、組織調整、人事任用、學生事務及財會管理等自主權,臺灣各校仍須交由政府做統一最終決定,造就了167所「教育部大學」,而大學財務會計管理及人事任用亦大幅比照如政府機關運作的結果,也促使大學校院失去學術機構應有的活力與效能。更令人沉痛的是,大學教師在研究教學之餘,每日需面對繁瑣的行政作業與經費核銷,甚或因無心疏失造成的法律責任,學生也因此失去了獲得更好受教品質的機會。
高等教育在台灣被視同政府事務來規範管理,因而限制其發揮創新潛力,削弱在本地及國際上的競爭力。特別是對於大學學術事務及財務會計的控管需重新檢視、改革,使臺灣的高等教育能迅速因應急遽變化的國際及本土學術情勢調整,使高等教育機構有能力持續達成其教育、學術、經濟、產業和人才培育(或增進人類福祉)的使命。
近年來,大學與社會大眾的距離也越走越遠,納稅人僅能在5年一次的校務評鑑窺見每年800億高等教育經費投入何處?績效在何處?學校的決算審查書也非普羅大眾可以容易理解,教育部高教司不到100位的員工也難以面對鉅細靡遺的了解、協助或監管167大學的發展與績效,我們呼籲大學與政府應面對現實,國立大學的運作方式已不合時宜,也將成為台灣高教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我們了解改革並非一蹴可幾,但維持現狀絕對是消極的不作為,防弊至上的公務制度與創新求變的學術價值無法共存,當大學的內外存在前述矛盾時,再多的經費投入、再卓越的國際人才、再良善的配套政策,也將在防弊制度中消磨殆盡。
我們懇切的期盼,國立大學自主權能逐步建立,同時,大學亦應提出一套兼顧社會公益及學校特色的審議機制。此外,政府財會單位亦應同意大學得依其學術專業機構屬性,自訂適合大學的財務會計制度,當然,大學亦須提出完整之內控及稽核機制,我們希望大學能快步邁向真正的自主,成為兼具自主能力及可課責的學術機構。
目前,國立成功大學與教育部研擬「國立大學自主治理試辦方案」,並將俟校內校務會議通過後正式辦理,我們相當支持國立成功大學作為臺灣高教轉型的尖兵,且與有榮焉。我們因進入國立成功大學而有所成長,也在畢業離校後以身為成大人為榮,未來的歲月,身為校友,希望能看到成功大學不斷向上躍升,並成為臺灣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標。
連署人(依校長任期及校友畢業年次排序)
國立成功大學歷任校長
馬哲儒 民國77年-83年
翁政義 民國86年-89年
高強 民國90年-96年
賴明詔 民國96年-100年
國立成功大學歷屆校友代表
漢寶德 建築系 47級
李祖原 建築系 50級
朱經武 物理系 51級
王景益 會統系 51級
鄭佩芬 中文系 55級
曾繁城 電機系 55級
劉水深 交管系 56級
林信義 機械系 59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