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家庭比头号强国的美国家庭都有钱!大陆一所大学专事研究中国家庭金融资产的机构近日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2010年中国家庭净总资产高达69.1万亿美元,高出同年美国家庭净总资产值(57.1万亿美元)21%之多。一位专家以中国GDP规模不到美国一半,而家庭财富规模缘何高于美国的问题,提出质疑,媒体随后冠以《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有钱?》的报道不胫而走,随之板砖横飞!
这样的命题以至结论招致批评也属理所当然,因为其表述根本不具科学性。上述研究数据能够说明中国家庭整体财富规模高于美国,但绝不等于“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有钱”甚至“中国人比美国人有钱”等夸张表述所代表的个体感受。当考虑到中美人口总数之间差距,得出家庭平均财富值时,中国家庭个体的财富程度显然要比美国差的老远。以整体概括个体,忽视个体差距,显然埋没了大多数,自然会引起被代表的个体的不满。因之,没有科学性、违背常识的“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有钱”表述是一个伪命题。
舆论批评的炮口忽视了媒体报道与实际情况的偏差,指向的却是发布报告的研究机构。然而当我们抛开这被拍砖的命题,审视调查数据,会发现其本身具有着能够自我阐释的合理性。除过人口基数导致中国家庭整体财富规模高于美国外,还有两点客观原因:
其一,中国储蓄率高(储蓄占总收入比)。“家有余粮心不慌”等传统中国文化心理促使中国民众养成“少消费,多储蓄”的习惯。这就使得中国家庭资产因帐上有钱,显得富有,与之相反,“只顾消费,不善储蓄”的美国人因此就显得囊中羞涩。其二,中国房价高。房产是家庭的主要资产,而在报告所统计的2010年正是中国此轮房地产调控前夜——房价猛进之时,与此同时,恰值美国金融危机,楼价大跌。在中国房子比美国房子值钱的情况之下,中国家庭资产整体规模胜出也就可以理解。
此种情况之下,中国家庭资产整体规模高于美国的概念就仅仅只是一组数据,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言,并无太多成绩可供肯定与总结,相反,如果进一步看待导致中国高储蓄率与高房价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会发现“概念”背后有着真问题。
首先,中国的高储蓄率并不等于中国人收入高。同一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中国过半的家庭很少或没有储蓄,而收入水平处于90%以上的家庭阶层储蓄率达六成,其总储蓄率占当年总储蓄额的近七成五。这就说明了导致高储蓄率是因收入高的人群,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众而言,显然系因收入不高而消费不足,因此,从另一方面而言,高储蓄率问题的实质是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又一投射。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在政府提供的很高的社会保障之下,在创新科技所带动的经济持续复苏中,经济总量仍然最大,人均收入亦遥遥领先中国,美国人在保障无虞,收入较高情况之下,持续高消费,为经济增长提供不断动力。因此,中国若想扩大消费,保证经济增长,现有的诸多刺激消费政策并非灵丹妙药,重要的是如何普遍增加民众收入,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以及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其次,中国高房价捆绑约束着经济发展。一方面,住房贷款已是中国众多家庭的重担,“房奴”们因高房价支付着远高于年收入的购房贷款,消费不旺,内需不足,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根本解决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房地产仍是中国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柱。地方发展经济、追求政绩,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反而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拦路虎。对于执政者而言,如何保证经济增长,又不重蹈饮鸩止渴的覆辙,考验着中国各级政府。
随着中国崛起,基于历史感的民族复兴之梦,是每一位华人胸怀所系,经济、科技、文化等等方面的成就与赶超值得自豪与骄傲。但是追崇虚妄的赶超话题,漠视现实,就只会是中国发展征程中的障碍。因此,淡看种种中国赶超美国的迎合群体心理满足感的话题,埋首审视中国自身存在的差距与问题,探索继续前进的有效路径,是执政者与舆论的真正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