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中国拟将立法确定老年节 “常回家看看”入法
2012/7/9 7:29:59 | 浏览:1269 | 评论:0

一部关系1.85亿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26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从6章50条扩展到9章86条,新设三章、修改38条……业内专家表示,法律修改“脱胎换骨”,体现了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勇气和智慧。据新华社电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

看点一 应对老龄化成为长期战略任务

修订草案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将更加凸显。”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

看点二 明确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修订草案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九九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敬老爱老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次国家拟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更加凸显了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重要性。”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

看点三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法律同时规定,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老年人随配偶或者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

看点四 老年人财产等受到法律保护

近年来,子女、亲属非法骗取、盗取老年人财产,遗弃、虐待老年人的事件时常见诸媒体。

修订草案新增规定,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同时规定,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予的财产。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崔文星表示,“虐待遗弃老年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作为犯罪处理。但实践中多数情况可能不足以构成犯罪。如何对这些行为加以遏制,也应加以考虑。”

看点五 外埠老人有望获得同等优待

修订草案规定,对常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外埠老年人给予同等优待。

根据修订草案,提倡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城市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客运,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同时,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旅游景点等场所,应当对老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

看点六 高龄津贴制度入法

修订草案明确,国家逐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法律还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建立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

此外,修订草案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

海外华人热议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顺应中国走向老龄化社会的现实,正在修订和审议的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将对老年人的“精神抚慰”条款写进法律。“子女应常回家看看”是否具备可操作性、是否适宜入法,围绕这条温情的规定,媒体和国人掀起了热烈争论,居英华人尤其是大陆独生子女一代,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一项立法 两地情牵

报道指出,来自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按国际社会“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超过10%”的标准,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国内60岁以上老人很多是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对他们和他们远在外地甚至外国奋斗的孩子来说,都是奢侈品。全国老龄办指出,随着人才在全国范围甚至国际范围的流动,今后国内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延长。

另一项关于海外华人数量的统计则是,到2010年,全世界的华人总数有4,543多万。其中,在英华人目前达到了60万人。2011年的统计显示,自1978年以来,有106万中国学生留学海外,仅27.5万人回国。这意味着,大量的留学生成为移民,定居海外。

可以说,“常回家看看”入法与否,既是一项关乎1.85亿老人的立法,又是关乎远离国内父母的海外华人的立法,尤其是留英新移民中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一代。

跨洋尽孝的遗憾

今年清明前后,多名居英华人读者给《英中时报》写来纪念逝去父母的文章。他们大都因身处英国,发展事业,负担家计,抚养子女,尽管在物质上能做到厚待父母,也尽量抽空回国看望,仍是无法常年守在父母左右,喜乐不能陪伴,病痛不能伺候,甚至错过给父母送终。在这批文字中,有些人表达了因距离阻隔对父母的挂念,有些人则为“子欲养而亲不待”而深感遗憾和自责。

姚树洁,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今年春天,姚教授的父亲在国内去世。赶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并料理后事后,姚教授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长文,读来令人动容。他向《英中时报》表示,谈到海外华人尽孝问题,如果父母的物质条件尚不宽裕,应当首先保证父母的经济没有后顾之忧。这是他在海外学习、工作二十多年来坚持的一个原则。“我的兄弟在国内出力,我人在国外,就出钱。我一年回国一次甚至两三年才回国一次,根本就没法守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病痛大小事,都是兄弟在照看。一般在国外,稍微省一点过日子,寄回去的费用都挺够花的。没钱补贴父母这种说法说不过去。对父母物质上的赡养,是最基本也是最实在的。”

“二是保证与父母的沟通。以前没有电话就经常写信,每个礼拜一封信。父母看到我一封信,一个礼拜吃饭都会香。最近十几年,书信转为打电话。每周六上午(国内下午或傍晚)准时给老人打电话。给老人打电话不是完成任务,一定要有特别的耐心和专心,哪怕只是听父母唠叨。从家庭成员近况,到吃穿住用生活细节,什么都可以聊。有时候给父母出出主意,有时候评评点。这样的精神安慰对老人来说比吃什么补药都管用。”

短聚和长居

跟姚树洁教授这代留英华人不同的是,现在赴英留学留下来的独生子女一代,大都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拼事业和建设自己的小家庭,做到“常回家看看”怕是力有未逮。不过,他们的父母大都年纪尚轻,身体尚好,经济状况尚佳。他们中不少人都选择为父母申请探亲签证,轮流将两边的老人从国内接来短聚。

不过,随着联合政府移民政策的步步紧缩,就算这样一次最长半年的“飞行探亲”,也面临政策变化的压力——政府已经开始限制和取消探亲签证的上诉权——尽管只是在程序上为探亲签证的申请增加了难度。

有人说,避免短聚的麻烦,干脆把父母从国内接来长居吧?撇开父母来英后的适应问题,光是7月9日起即将实施的家庭团聚类签证新政规定,就条件繁苛:在英子女若想接父母来英定居,需证明父母在原籍国不能得到其他照顾,并保证父母来英后不会挪用英国福利,且父母需在原籍国申请办理。从2013年10月起,如果父母年满未满65岁,申请永居还得通过“Life in the UK”和相当于雅思5分的B1两项英文考试。——如此严苛的经济要求不说,单说两门英文考试,试问,有几个爸妈能通过呢?

在英国华人中人气较旺的一论坛有条讨论回不回国的热贴,颇能说明一些华人对国内父母的担忧,在影响他们留英的决定。一女生在英待了七年,工作现状不错,因牵挂在国内渐老的父母,决定辞职跟丈夫一起回国。一女生二十出头来英,八年多来,结婚了,有工作,房子,车子。“五年前,有人问起,说打死不回国; 三年以前,摇摆不定;去年一向健康的妈妈脑出血,重度昏迷生命垂危,一路哭着赶回家的时候,突然发现,当有了工作,房子,家庭,身份,可那个世界上最疼爱你的人不在了,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坚定回国。”

有爱,距离又如何

美旋目前在伦敦一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离家几年,小家安在了英国。美旋的妈妈一年前生了重病,美旋回国探望再返英后,努力做到,只要可能,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有时只是短暂问候,有时让亲戚转告讲笑话。“这样的问候,哪怕只是走在路上或者等巴士的时候,都可以完成。”

“能常回家看看固然不可替代,但父母也希望子女在外学业事业有成,也不希望你带着太重的包袱离家。孝的形式不是只有一种,而是多元的。”在美旋理解,爱比孝更重要,子女虽身处海外,但只要保证与父母情感的交流和愉悦的沟通,让父母感受到亲情、温暖、快乐、高兴,真正实现精神上的满足,仍不难实现“精神赡养”。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孩子通过沟通,了解父母,同时也是了解自己的一部分。现在,各种网络电话,视频软件,都为这种精神和情感的沟通创造了便利条件。即便是物质上的孝顺,身在国外,也可以通过网购来完成。

小何在英国待了十年。从学生到上班族,目前已在英定居。他说,“每个老人对子女的期望都不同。于我父母,精神上的支持是听到我的声音,每周一次的电话。同时,我也要理解和满足他们对我的期望——事业有成,子孙同堂。”他的观点跟美旋相似:“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两地的情况下,限制得更多的是沟通的渠道。但现在科技已经让距离变小,剩下的问题更多是子女是否愿意、以及怎样做好精神抚养。地域,工作繁忙等已是次要条件。”

自己的生活

父母自己呢?美旋设问,父母是否可以积极一点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哪怕是在子女的鼓励下?如果父母主动营造“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不是也不会仅仅把情感寄托到儿女身上?美旋举例,她有个家在北京的朋友,平时聊起天来,几乎是抱怨她妈妈不怎么理她,很少给她电话,因为妈妈自己在北京忙于开展儿童教育的各种工作坊。也就是说,这个妈妈自己的生活很丰满丰富多彩。那么,这个孩子所谓要“尽孝”压力其实会小很多。

小S五年前赴英留学,接着留英安家工作。来自单亲家庭,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她尤为牵挂孤身在国内的母亲。然而母亲也还在兢兢业业地尽着她这一代的孝道,陪侍父母,无法长期赴英与小S团聚。尽管长远计划是最终要将母亲接到英国常聚,但小S觉得,让母亲的退休生活真正充实起来是要义。她鼓励母亲熟用各种电子产品,享受无障碍的互联网通联,鼓励母亲进书画班,修身养性;鼓励母亲积极参加同龄人有益的活动和聚会,如湿地徒步等等。

“我当然知道我对于妈妈有多重要,但我更希望她有自己的生活,她的注意力不仅仅只投射在我身上。就像我小时候父母塑造我独立生活的能力,离家独立才算真的长大一样,我希望我不在母亲身边,她也一样过得好”,小S说。“我也知道这不容易,说起来‘动听又残忍’,但客观地说,父母这代塑造了合格独立的我们,我们也可以要求精神上合格独立的父母。”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惠誉太会戳痛处了! 2024-04-15 [213]
重磅!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4-04-14 [150]
揭秘清华近2年留学去向! 2024-04-10 [330]
985高校副教授非升即走失败,留给我们7大教训! 2024-04-06 [23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是一个假故事 2024-04-02 [164]
中国国安部:警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调查咨询活动暗藏国家安全风险__ 2024-03-29 [326]
财政部对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提出明确要求 2024-03-29 [199]
2024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这个年龄,就可被叫老年人了 2024-02-04 [370]
450万考公人数捅破天,他们中间出不了马斯克,也不会有包青天 2024-03-20 [254]
320张老照片:看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2024-03-09 [42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