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暴露隐私”已经成为现代大陆人的一种“时尚心病”
作者:胡娟 | 2012/8/2 9:11:24 | 浏览:1230 | 评论:0
当今社会,“暴露隐私”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时尚心病”,人们已经不满足把秘密写在日记本里给自己看,而是需要“受众”和“互动”。
在一些以“晒秘密”为主题的网站应运而生,成为流行。人们把自己的隐私或内心的秘密公布在网站上,并与陌生人一起分享和交流。“晒秘密”网站的风行让我们发现:也许,我们心中的秘密也需要被分享。
“秘密”是一种心理压力
人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领域,一个是可以让别人觉察到的部分,即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层面,叫做“透明区”;另一个是不能让别人发现的层面,即自 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叫做“隐匿区”;还有一个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部分,被称为“潜在区”。研究发现,这三者在一个人的心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生活中产生幸福感的能力。在健康的心理中,透明区应该最大,隐匿区较小,潜在区最小。如果隐匿区大于透明区或者潜在区过大,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由此可见,不可告人的内心秘密对我们的心理是一种压力。秘密越多,压力越大。所以人们在不停地寻求着宣泄的途径,把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就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至于连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潜在区,就需要与别人进行交流,有可能从“旁观者清”的角度获得某些启示,或者直接找心理医生来帮助。
“晒秘密”的网站之所以形成了一个“市场”,正是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需求。而且在虚拟和匿名的世界里,人们去掉了现实生活中的“抑制”,平时不敢说的话、不敢讲的事都可以在网络中呈现出来,即使肆无忌惮,也不会有任何利害冲突。
性是人类隐私的核心内容
在那些名为“秘密”的网站上,分有两性之间、亲情之间、同事之间等板块。但被网友公开的秘密绝大多数都是涉及两性关系的。比如第一次给了谁,或者婚外情、一夜情之类的隐私,甚至还会把性爱的过程和细节描述下来。有些网友表示,那些过激的“秘密”几乎把这些网站变成了色情网站。在公众领域,性依然是人类的最高禁忌,可这些晒秘密者,为什么乐于暴露自己的性经历呢?
人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社会的自我,即别人眼中 的“我”,一个是心理的自我,即自己眼中的“我”。在网络这种虚拟的人际交往中,人们如何塑造别人眼中的“我”?没有实际的社会功利和身份地位的差别和比较,人们只剩下了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性的比较。在别人眼中(其实是陌生人)你的学历和经济条件可能都没有意义,但性是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进行沟通的, 并且在任何人之间都具有可比性,所以暴露性就是在网络中塑造了一个最具体的自我。
人不仅要塑造别人眼中的自我,还要塑造自己眼中的自我。那么性尊严就是自己眼中的自我。按照弗洛依德的观点,人是从自己对异性的“性”吸引力来判断自己的价值的,所以一切与性有关的东西不仅有诱惑力,而且是人类心理中最敏感的部分。和异性的关系无论成功和失败,在自己的潜意识里,都是自己价值的一个“佐证”,所以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这类隐私暴露出来,即一种表现欲的体现。对于有故事的人来说,不管他的故事多么凄美,他在讲述的时候,都像是在“如数家珍”。
“自我暴露会让别人喜欢你”
所谓“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或者把有关自我的内层信息传给对方,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自我暴露的人是自信的,因为把自我向别人紧紧封闭,本身就是一种示弱。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信任程度和接纳程度的提高,交往的双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自己。因此,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提倡“自我暴露”,并不是让你去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不问情由地“胡暴乱露”一通。人们最喜欢那些和自己的“自我暴露”有着相同水平的亲密关系之人,所以“自我暴露”要遵循相互性原则,应该根据相互关系中对方的特点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时的“相互性原则”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自我暴露”必须缓慢到相当温和的程度,缓慢到足以使双方都不致感到惊讶的速度。如果过早地涉及到太多的个人亲密关系,反而会引起对方强烈的排斥情绪,引起焦虑和自卫反应。
一般情况下,关系越密切,人们的自我暴露就越广泛。但有一个特例,就是网络交际。在网络中,彼此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却可能达到完全的自我暴露。因为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们觉得对方没有可能介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风险体验下降,尴尬和羞耻感也降低。
那么在网络中自我暴露所遵循的“相互性”是什么呢?
那就是满足了别人的偷窥欲,同时也满足了自己“被接纳”和“亲密感”的需求。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融入到同类中去,但每一个心灵又是独立而孤独的,所以我们在现实中寻找着人际的牵绊,在虚拟中寻找着心灵的连接。“晒秘密”正是缓解了人们的孤独感。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当前中国存在供给过剩行业清单(截止3月) 2025-04-02 [491]
已下架,七大著名酸奶全军覆没,实为科技糖水,以后别再当冤大头 2025-04-02 [446]
十年后200万教师过剩,教育也要过紧日子了 2025-04-02 [384]
研究显示:“帽子”教师工资是普通教师的2.6倍 2025-04-02 [417]
目前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小孩,而是70后父母居然开始认同“不结婚”了… 2025-03-27 [595]
中国艾滋病人数 已超美国 2025-03-22 [901]
“双重视角”培养:上海纽约大学的创新实践 2025-03-22 [683]
哪里异常?基督和佛教在现代中国农村 2025-03-17 [859]
中国10所世界级名牌大学,永远地消失了! 2025-03-10 [999]
这些赚钱的办法,能信吗? 2025-03-01 [121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陈文玲: 必须推动中美关系回到正确轨道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