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2011年全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中国家庭总净资产比美国高出21%……近来,各种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及指数频频见诸报端,其中一些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专家表示,现在,各种机构热衷发布指数,是因为它能带来经济效益,但一些指数在制作发布时,指标设计、取样范围、分析结论等不够严谨科学,并不能准确反映社会现实,对公众预期和政府决策产生误导。要规范一些统计数据和指数的发布,需要依靠行业自律和监管制度出台等多方措施来实现。
用数据说话是大势所趋
“以前我国政府决策对统计重视不够,近20年来,中国人养成了用数字说话的习惯,数据成为评判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种各样的指数应运而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翼表示,从笼统的知性判断到以具体数据来说明情况,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大势所趋。当今除了官方的统计部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乃至媒体也经常发布各种指数或调研数据,民众有机会获取过去无法得知的一些信息,对于信息源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由非官方机构发布一些专业性指数,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结果,也是专业机构服务社会的一种体现。”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清杰对本报记者说,“某些专业指数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非常有价值的风向标,有利于政府、企业和居民借助专业资源,优化经济决策。例如,汇丰银行发布的中国PMI指数,央视发布的央视财经50指数等。”
一些指数为何遭“拍砖”
“工资和物价就像龟兔赛跑,民族复兴指数都高达62%了,我们还在为一碗粉吃或不吃而烦恼,看来我们是要超速‘复兴’的一群,否则会影响整个民族的‘复兴’大业!”针对日前某学者抛出的“民族复兴指数”,网友在微博上展开了调侃。随着越来越多的指数和研究报告出现在公众视野,其中被舆论“拍砖”和“炮轰”的也不在少数。有些统计数据甚至被网民称为“脑残数据”。
“有些指数设计故弄玄虚,缺乏现实意义;有些数据结果脱离社会实际,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反差较大,所以会引起巨大争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教授谢太峰对本报记者坦言。“比如民族复兴指数,这是很难量化的。所谓‘复兴’以哪个时期、哪个国家作为参照呢?这种指数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再比如,某研究报告把农村和城市的数据平均,得出结论称中国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基本解决了?当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分化比较严重,平均数不能代表现实的情况,无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只会引起民众的反感,加剧社会矛盾。” 谢太峰如是说。
周清杰认为,我国指数化信息的发布和使用还处于发展初期,难免会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机构并不具备搜集基础数据的能力,或者没有投入足够的人财物,在指数制作的过程中,存在指标设计不科学,数据数量偏少,处理方法欠科学、不透明等问题,导致出台的指数含金量低,甚至会误导政府和公众。
“数据”“指数”背后有利益
既然频频招来质疑和批判,为何一些机构和学者仍然乐此不疲地进行指数发布?专家指出,这些指数的背后存在利益的考量。周清杰表示,当代人重视信息的价值,指数发布如果做得好,就会成为发布机构的一张亮丽名片,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对于商业性机构而言,这也意味着更好的经济效益。
“学术界也存在一种浮躁的风气,为了追求轰动效应,标新立异地制造一些指数。不管研究是否客观、准确,只要结果发布出来了,吸引了眼球,有了社会影响,就是有了成绩和效益。”谢太峰分析道,“有的媒体在其中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指数发布者制造噱头想出名,媒体天生喜爱追逐热点,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一些‘雷人’的指数和研究报告被广为传播,这和娱乐圈的炒作没什么两样。”
收取项目经费和企业赞助也是一些指数发布机构的生财之道。“那些接受资助的研究,很多都是先有了结论再找数据去证明,表达的是对资助方有利的观点,谁出钱就替谁说话。像房产商赞助的研究,得出的数据肯定是房价不高。这样的指数发布出来混淆视听,社会影响很坏。” 谢太峰说。
指数发布应采取硬约束
“我们看到的一些指数在指标设计和抽样上做得不科学,这与研究者的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我国擅长统计分析的人才不多,而各种指数和调研报告却满天飞,很多是由根本不懂统计原理的人去做的。”张翼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指数制作是由专业机构和具有统计资质的人去完成的,做出来的数据准确性和公信力都比较高。我国目前对于数据发布没有官方标准,学术共同体也没有达成一致,因此会出现滥发、乱发指数的现象。
周清杰认为,指数发布的成熟和科学化需要多方努力,包括发布机构的运作更加规范,专业能力不断提升;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优胜劣汰;媒体更加理性,真正有自己的判断,不跟风、不炒作、不曲解;政府加大官方相关数据发布的范围,提升公信力。他还建议对指数发布采取一些“硬约束”,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制定一些规则,规范相关指数的发布;建立、健全相关行业协会和执业资格制度,提高行业门槛等。
链接
近期引发争议的数据指数
●北京大学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显示,去年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国家发改委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指数为0.6274,即完成了62%的复兴任务。这比2005年民族复兴指数(0.4644)大幅提高。
●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称,目前中国自有住房拥有率高达89.68%,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美国为65%,英国为70%,日本为60%);中国家庭总净资产为69.1万亿美元,比美国家庭总净资产(57.1万亿美元)高出21%。
●中国科学院管理所完成的《世界与中国城市化之路》报告称,北京、上海、天津的和谐指数位居全国前三名,其中北京的和谐指数最高,为0.79,被称为“和谐城市”和“宜居”城市。
●由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和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幸福感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感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