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每当看到国家一再感叹缺乏世界一流大师时,我就充满紧迫感;现在,当国家议论世界一流大师之欠缺时,我充满了感慨:因为早在2002年3月9日时,我就已经通过紧张而又充实的百天倒计时攻关取得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成果“人脑中的CPU ”,但是时至今日,它却一直被埋没着,让人很是心痛。为啥我们一直在呼吁世界一流成果,但当它真正出现时,却叶公好龙式地对待它呢?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种理解,多一份理解,我们就会有一个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需要一种支持,多一个支持,我们就会有一个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成果的取得非常不易,因为它需要我们经过
原始经验积累期的痛苦和煎熬,尤其是原创成果,更是来之不易。一个人才的成长,更是必然要经过一个原始经验积累期的考验,许多人经受不住考验甘心于平庸,而经受住了考验的人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不要以为当今世界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够了。还差得远呢!因为真才实学之间也有很大差别。最直观的是体育运动员,经过勤学苦练的运动员终于有了一定成绩,但是这成绩又有地市一级的,有省部级的,有国家级的,有世界级的。一个世界级的成果取得有那么容易吗?它需要更长时间的原始经验积累期的考验,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
中国的教授缺乏一种爱迪生的精神,他们满足于书本知识,不愿意在实践中经受原始经验积累期的考验,又怎么能取得世界一流的成果?爱迪生能发明电灯泡,那需要一种什么原始经验积累期的考验?中国有个成语叫“百折不挠”,而爱迪生则是“千折不挠”、“万折不挠”。在可怕的长期的原始经验积累期,人需要经受一种什么样的考验呀?当然,中国的教授可以不必经受这样的考验就凭着满腹经纶在学校口若悬河宣讲一番,但请问,这自然很舒适,又怎么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果?爱迪生经受了几千次失败,自然在面子上很尴尬,但这却是我们取得世界一流成果尤其是原创性成果的一条捷径。
早在高中时,我就发现鲁迅、邓拓所述的写作无秘诀、阅读无秘诀的严重问题,因为在当时我正好接触到了许国泰的“信息交合论”、田家骅的“快速作文法”,对他们揭示出来的写作奥秘不得不越来越表示赞同。后来,看到世界上的发明专利每年几万、几十万涌现时,我更是感到鲁迅、邓拓论述的不对,认识到“处处留心皆诀窍,处处留心皆出路,处处留心皆创造”。
进入大学后,我看到毛泽东通过把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式方法而不是一本本翻阅群书读懂马克思主义之后,心想,为什么我不可以通过把握各家各派各自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读懂各家各派呢?于是,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开始了“超越伟人的工程”,别人都是一本书一本书阅读,而我则是一家一家学,虽然辛苦,但却逐渐通过这种毛泽东学习法可以越来越好地把握各家各派之精华,拥有了高于百家的学术制高点、文化融合力。
参加工作后,我发现人们工作劳累、效率低下,于是认真查找原因,终于发现真相。原来,一些人在片面强调共性、普遍性,这样的工作脱离了现实,往往显得死板、僵化,而一些人在片面强调个性、特殊性,则往往局限于个人经验,彼此之间“文人相轻”,一片混乱。介于这种情况,我便决定从个性中来到个性中去,从特殊性中来到特殊性中去,实现个性与共性之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之统一,极大提高人们工作效益,减轻人们不必要的工作负担。这是一个需要艰巨的脑力劳动的任务。但我想,为什么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肯于整日为科研思考,中国人就不能呢?于是我开始了思考和理论思维长征,展开了艰难曲折的科研攻关。
在取得一个很重要的成果后,我对自己的研究越发充满了信心,展开了“百天倒计时”科研攻关,即把每个一百天当作一年来使用,加快科研攻关力度。结果在努力到第十个“百天倒计时”时,我取得了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的“人脑中的CPU”,因为它就是科研之根,因此以后的科研也就没有了多少悬念,只有一个个意外收获。这样的成果无论投入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可以领先于其他国家,无论投入到哪个地区,哪个地区就可以领先于其他地区。但是因为每取得一个成果都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原始经验积累期,因此一路走来,我必然要付出比别人大得多的艰辛。我运用这一成就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时至今日,我已经进行了41个百天倒计时的奋斗。
当然,我不可能把自己的核心成果随意地宣示于人,但即使由此取得的许多成果也具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这些成果均具有一定理解上的难度,因此它被人们接受就存在诸多障碍。别的不说,就说积极唯物主义这一成果吧,我即使采用了通俗版本,人们也很难理解。美国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提倡的“积极的心态”只能让人具有成功的可能性,我们要想具有成功的必然性,就必须既要有“积极的心态”又必须研究发现客观现实的奥秘、规律。这就是积极唯物主义的通俗解释。但是各大报社、杂志均难以理解接受我的这些成果。我只得直接投书党中央、国务院,但几经周折,我才发现信访的人太多,以至于我的一切努力全部淹没在其中。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由此我也懂得,为啥中国的科研成果、教育成果利用率如此低。
中国究竟是缺乏世界一流大师还是埋没成果?这个问题真让人感慨,真让人心痛……
我们的祖国在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科学发展。而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则在祖国发展创造的越来越好的条件中成长。虽然有过波折,有过磨难,但祖国的发展不会停滞,孩子的成长不会夭折。因为经过了百年耻辱,经过了十年浩劫,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就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未知与不可能面前,没有神只有人。前人的成就以及我们已经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我们不可放弃的根据地而不是我们不可逾越的顶峰。唯有不畏艰险,勇于登攀,我们才能问鼎世界科技高峰,称雄世界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