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時報」發自北京的報導指出,中國企業在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之際,已經將資金逐漸移向美國,積極併購能源、航空、娛樂等美國產業。
根據統計,儘管美國依然擔憂國家安全可能受到影響、科技可能流失,但今年中國企業至少已投入80億美元在美國進行併購。
報導引述統計說,中國企業2007年在美國的投資達到近90億美元,創下新高,而且這個數字不包括購買公債、民間在房地產的投資和規模較小的併購案。
報導說,美國房地產市場蕭條,價格滑落,加上許多西方國家的公司急需現金,中國企業看到揀便宜的機會,目的在於獲得技術並搶進國際市場。
紐約榮鼎諮詢集團(Rhodium Group)研究總裁漢納曼(Thilo Hanemann)說,中國的成長模式已有根本性的改變,中國企業需要避開低端製造業利潤空間縮小的情況,在價值鏈上做上下的調整,而在已發展經濟體擴大投資,就是中國經濟發展調整的做法之一。
天然資源依舊是中國企業的主要目標之一,今年4月,中國石化集團以25億美元收購了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 Corp.)三分之一的股份。
此外,大連萬達集團今年稍早以26億美元收購負債累累的北美最大連鎖戲院AMC娛樂公司,這將使中國業者得以在美國娛樂事業立足,並學習戲院經營之道。
8月稍早,中國萬向集團宣布以4億6500萬美元的紓困計畫,援助經營陷入困境的麻州電池製造業者A123 Systems。後者是電動車電池世界級的製造商,而這項紓困行動將使萬向有機會成為A123 Systems的大股東。
中國此舉已引發許多美國政界人士的憂慮,他們認為美國正將有價值的資產出售給中國,民主黨與共和黨也都對中國國有的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意以151億美元買下加拿大Nexen公司感到關切。
包括兩項分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頁岩油及天然氣交易、買下搖搖欲墜的連鎖電影院及其他重要產業在內,中國在2012年的投資額已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報導稱,在過去三年,資金充裕的中國企業都希望拓展在美國的市場,渴望更接近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以及美國的專業科技與知識。
廉價的中國製造商品令美國消費者受惠,而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也有助於減少美國的財政預算赤字。
在有些經濟學家看來,中國在美國投資所創造的就業機會,遠遠不及因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及盜竊知識產權,而讓美國人失去的工作機會。而且中國的投資,尤其在電信及其他敏感領域的投資,始終不太受歡迎。
但是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增長,已凸顯出美中關係遠比兩名美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中所描述的還要複雜得多。以中國經濟體的能量來看,目前中國在美國投資還僅是剛開始,有些人相信終有一天,這些中國投資將成為美國主要的就業機會來源。
伊利諾伊州羅克福德市市長摩瑞西(Larry Morrissey)稱:「美國市場對應該如何充分利用潛在的中國投資,大部分一無所知。」他的15萬人城市有三家中資公司。摩瑞西說,美國目前資金緊缺,但中國企業希望,更有資金能力進行投資。
但在目前美國總統競選當中,有關中國的議題似乎只引來負面的注意。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羅穆尼的競選搭檔萊恩上周在俄亥俄州向支持者表示:「他們(中國)偷了我們的知識產權,他們封閉(中國的)市場並操縱貨幣。」
爭取連任的總統歐巴馬則說,其政府已增加貿易申訴。歐巴馬稍早時也把中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徵稅稱為「不公平貿易行為」。
但歐巴馬政府當局及支持共和黨的美國商會,都積極尋求中國的投資,他們希望高度利用中國國營和私營企業擴大到已開發國家市場旺盛企圖心。
常去中國訪問的摩瑞西表示,許多美國中小型城市都沒有進場,「這些美國城市對尋找中國企業來投資,都毫無作為」。舉例而言,他的城市就爭取到中國的萬向(Wanxiang)來投資1250萬美元生產太陽能板,帶來60個作機會。萬向在14州投資設廠,在全美有近6000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