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加緬度地區投資人近年來協助數十種科學突破技術的誕生,許多是在加大戴維斯分校的實驗室中進行。
然而,將這些技術轉化成就業機會及財富卻不容易,在沙加緬度創辦一間創業公司,必須面對這個地區不願冒險的保守心理、缺乏大財團的支持、以及灣區對科技更友善的諸種挑戰。
不過,在經歷數十年的袖手旁觀後,加大戴維斯分校眼下開始積極欲將龐大的科學研究成果轉化成產品,協助沙加緬度經濟的發展。
一個戴維斯(Davis)當地企業家形容該校是個「不折不扣的沉睡者」。但據他稱,校方現在開始對與民間產業合作顯示更積極的態度,為擁有的專利技術申請執照,並扮演新公司的催生角色。
沙加緬度地區試圖脫離經濟衰退,使得該校致力於技術轉移的工作更顯得更具急迫性。加大官員指稱,他們正試圖在這個眾所皆知的行動謹慎地區,推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不過,擁有16個工程專利的新校長卡特希(Linda Katehi)承認,該校與該地區均不願意冒險是廣為人知的事,他們必須改變這個態度。她已任命一個委員會負責研究如何改善該校技術轉移的工作。
無人預期加大戴維斯分校將重寫史丹福大學的成功歷史,史丹福大學在數十年前使技術轉移工作臻達完美,打造了矽谷。但商界領袖指稱,加大戴維斯分校有能力改善迄今的工作表現。
曾在加大戴維斯分校技術轉移辦公室工作,眼下負責沙加緬度區技術聯盟(SARTA)的阿諾德(Meg Arnold)表示,提高由該校研發的技術而產生的公司數量,仍有大量未開發的潛能或機會。
據國家科學基金會表示,加大戴維斯分校在2008年的科學研究經費總計6億4,300萬元,高居全國第16位。然而自2003年迄今,該校僅催生大約20多家高科技公司,為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成為生化科技產業重鎮的加大聖地牙哥分校的1/3。
許多脫離加大戴維斯分校成立的科技公司規模非常小,有些甚至倒閉或遷走。一些批評人士指稱,該校對企業家反應不夠熱烈。研究生佩德森(Kenth Pedersen)表示,曾經想要與該校合作,使他發明的電極產品更為完美,校方卻提出苛刻的財務要求,例如要他承擔大比例的技術擁有權,迫使他不得不將此構想帶到山景城,在那裡獲得資金和創設新公司Hyphase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