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称中国改革重点应弥补社会五大缺失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正式发布。蓝皮书指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依然无法拥有和流入地居民一样的平等权利,无法真正地融入当地。外来人口流入易与融入难并存已成为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总体形势依然是好的。但是,随着中国逐步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上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长期性、根本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露,一些新的矛盾集中凸显,这给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带来了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挑战。蓝皮书列出了当前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是外来人口流入易与融入难并存。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在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生活方式等因素上的差异,特别是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依然无法拥有和流入地居民一样的平等权利,无法真正地融入当地。流动人口融入城镇最根本的是消除“融入难”的制度障碍,体现社会公平。
二是市场化不足和市场化过度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化为主线的中国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由于中国经济改革的不彻底性、不深入性和不明确性,市场化改革至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经济领域的市场化不足和社会领域的市场化过度。
三是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与网络组织化程度高并存。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单位化社会体制的逐渐瓦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程度正在不断走低,“非组织化”或“去组织化”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普通大众提供了便捷的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的渠道,网络的组织化程度迅速提高,具备了迅速发起和组织群体行为的能力,网络的“围观效应”对社会管理、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是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公民权利为本的社会,权利意识、平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公民精神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制观念的不断普及,中国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不断加强。然而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只注重享受权利,不注重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导致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这一现象的存在。
五是公共服务需求多元与供给单一并存。当前,中国的公共需求正处于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公共需求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公共需求呈现多样性与扩张性特征;另一方面,政府有效供给明显不足,表现为公共服务垄断、服务效率低下以及服务建设融资困难等。
中国社会发展存“三个突破”(丁栋)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概括为“三个突破”,即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和城市化率突破50%。
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统计,中国内地人口达到了13.4亿人。蓝皮书认为,人口问题是当前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13亿的人口规模会带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适龄劳动力持续增长,流动人口增长,老龄化比例持续增长,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继续集聚增长五个方面的增长效应。
蓝皮书分析称,人口规模不断增长给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还将带来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的压力。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蓝皮书指,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标志着中国进入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战略转型阶段,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更是经济结构、文化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的巨变期。
蓝皮书分析,如果社会问题处理不好,这一黄金发展期也可能成为一个矛盾凸显期,也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表现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贪污腐败现象严重。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51.27%。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城市化率突破50%以后,标志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
蓝皮书认为,六大“城市病”将成为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这六大问题为,人口无序集聚,外来人口和城市老龄化;交通拥堵;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房价居高不下,城市生活功能弱化;安全形势严峻,非传统危机、人为制造的危机形成的新的“灾害链”。
贫富差距正扩大(杜燕)
中国首部《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14日正式在京发布。报告指出,中国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以“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城市论坛2012年年会14日在北京开幕。会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
该书指出,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具有三个标志性的阶段性特征:人口突破13亿、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和城市化率突破50%。而新的社会需求、社会矛盾、社会现象,使得社会系统性的风险不断增加。
蓝皮书认为,一些不稳定因素正处于从潜在风险向公共危机转化的临界点上。首当其冲的是,中国贫富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逼近社会容忍线。
分析指出,近年来,资本市场的“火热”表现,强化了资本财富的累积效应,造成了“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而且,资本与土地、资源之间的互相拉升,加剧了贫富差距。
蓝皮书还指出,通货膨胀、社会分配不公等社会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并有激化的趋势;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群体事件或恶性事件出现新的变化。
蓝皮书表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首位工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最根本的是消除流动人口融入城镇与特殊人群融入社会的制度障碍,体现社会公平。
蓝皮书认为,未来,网络将成为推动政府改革的重要力量,而中产阶层崛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最坚实基础,因为缺失中产阶层就意味着缺失稳定执政的基础;打破垄断,解决分配不公,缩减贫富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是中国社会改革乃至政治改革的方向。
会上,还发布了“2011-2012年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十件大事”和“2011-2012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公民”。前者包括郭美美事件,乌坎事件,什邡、启东事件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老总”周江疆以及在“7.21”雨灾救人的农民工群体等则当选“最美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