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於8月14日宣布,任命統計系主任孟曉犁為文理學院屬下的研究生院院長。49歲的孟曉犁,繼在2004年成為哈佛首位華人系主任之後,再創首位哈佛大學華人院長的歷史紀錄。
「很榮幸」,是孟曉犁被任命為新院長的感受。他說,新院長人選由哈佛教授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推選,候選人須先經過以談論教育理念為主的面試。當他最後接到獲聘的通知,「多少還是有點訝異」。
他認為,自己被選任為文理學研究生院院長的最大原因,應該是在統計系主任任內的表現和成績受到肯定。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是加分。
哈佛大學新任的文理學院研究生院長孟曉犁說,自己的服務對象不限於華人,而是廣大的哈佛人。(唐嘉麗/攝影)
1981年在復旦大學數學系大樓前的孟曉犁。(唐嘉麗/翻攝)
孟曉犁(左)善於傾聽、樂於指點,是學生敬愛的老師。(唐嘉麗/攝影)
孟曉犁推動並參與系上的師生聯誼活動,還自我解嘲笑說,掉頭髮的原因在此。(唐嘉麗/翻攝)
孟曉犁(左二)與哈佛中國學生會的學生們。(唐嘉麗/攝影)
●15歲跳級 考上復旦大學
1963年在上海出生,父親是中學校長,孟曉犁從小聰穎努力,成績優異。「我沒念過高中」,他說,文革之後,恢復高考。1978年,他還在念初中,就參加跳級考試,被復旦大學數學系錄取,15歲就成了大學生。
在復旦,大學四年、研究生院兩年,給了他紮實的學術基礎訓練。1986年來到哈佛,英文不好、生活孤立。儘管在數學統計的課程中,他的答案和表述方式,總被教授當作標準範本,但是,幾門原以為簡單的課程,卻讓沒有解決現實問題能力訓練的他大感困擾。但這些課程打開眼界、觸動思考,也讓他跨越出只對數理學科在行的局限。
在哈佛求學和獲得博士學位後,孟曉犁在芝加哥大學任教時,不斷自我充實。研究馬爾科夫蒙特卡洛(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演算法及其他統計學方法,孟曉犁不但走在統計學術專業領域的尖端,發表超過100篇論文,並於1997年及2004年,分別獲選為國際數理統計學會和美國統計協會會士。2001年還獲統計學極高榮譽的「統計學COPSS主席獎」(COPSS Presidents' Award)。他也因作育英才的熱情、投入和成果,曾獲芝大最佳研究生教學獎。他熱心參與校務,曾擔任芝大學生錄取委員會主任。
2001年,孟曉犁回到哈佛任教,2004年起擔任系主任。幾年間,讓統計系「神奇的壯大」起來。系上教授人數增加兩倍,研究生多了三倍,本科生人數更翻了十倍之多。許多系上推出的富創意和實用性課程及項目,成了哈佛大學的模範樣本。小小的統計系,更連續四年獲得以哈佛前校長博克(Derek Bok)命名的教學獎。
●親切幽默 師生打成一片
在學術上,孟曉犁成為鼓勵跨學科研究的領導者。他帶領哈佛的同事,突破統計學的傳統研究範圍,把統計學應用到從基因、生物、醫學、化學、工程、航太,甚至語言學、歷史學等領域的統計與數據分析研究中,使得統計學系成為哈佛最具跨學科特點的系所之一。
統計系在他的帶領下,開創了許多新課程。他與校方教育中心合作,為系上博士班學生開辦訓練口才和教學技能的課程。為了讓統計學與現實生活結合,在大學部開設「真實生活統計學:你的快樂(或痛苦)機率」課程,把統計學應用到現實生活的食物選擇、網上交友、世界財經與醫藥等各類問題上,大受學生歡迎,現在也是哈佛復旦大學暑期班的熱門課程。
●退稿當課程材料
他也在一門新創的「研究論文培訓」(Research Cultivation and Culmination Workshop)的課程中,把自己當初一篇屢次投稿,多次被學術專刊退稿的論文作為個案研究的材料。他讓學生研讀他每一個版本的論文,每次遭退稿時的編輯評語信函。看到他在十年間,針對每一次退稿的批評、不斷改進缺失,而最終完成那篇成為他所寫過最好、最著名的論文的每一個蛻變的過程,以此啟發學生蘊育和發展研究論文的思考。
系主任任內,孟曉犁充分發揮自己外向、熱心、能說會寫、人緣好、溝通力強的能力與特質,帶動系上教員,在專業研究之外,也重視教學與服務的風氣。
他參加校內的教授議會(Faculty Council)、教育政策委員會、研究生委員會等各種校務組織,尋找推動革新系務和教學質量的方法,同時擴大人脈,建立有利工作開展的良好關係。他也與校友密切聯繫,籌款建立該系的第一個傑出教學獎、演講系列、青年教授及學者獎,以及統計學研究生學術獎。
孟曉犁在開學後數周內,就認識所有系上研究生、知道他們說話風格、教學途徑,和個人興趣。為建立系上師生關係,他帶頭舉辦中式午餐聚會、德州撲克牌大競賽、才藝表演,自己也參與其中,師生同樂。
在哈佛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9月9日舉行的迎新晚會中,孟曉犁受邀擔任主講人,站在台上,他的親和力及幽默感,很快地與學生打成一片。走下講台,他對圍繞在身邊的年輕學子的問題、請益,無不專注傾聽、給予誠懇的指點。
不但在中國學生會活動中,選擇以英文發表談話,即使學生私下以中文就教,孟曉犁都刻意用英文回話。他說,「別誤會,我的中文還是很好的」。但選擇講英文,是希望學生養成鍛鍊自己在美國順暢溝通的習慣。
公餘時間,孟曉犁喜愛釣魚,但他坦承,好久沒有時間碰魚竿了。小學五年間,跟著老師苦練的行草書法也放下多時。孟曉犁有兩名子女,現就讀高中。父母親仍住上海,孟曉犁每年至少回中國一次,探親或在復旦哈佛暑期班教課。
●不放棄教學工作
接任新職才一個多月,他說,作為院長新鮮人,自己正在加緊腳步、虛心學習。接掌有57個項目(programs)、3700名文理學院研究生的管理者職務,他並未放棄自己熱愛的教學工作,做好了「工作量大增」的心理準備,打算在五年任期內,盡力表現發揮。
哈佛大學校長佛斯特(Drew Faust)稱讚孟曉犁是「真正的創新者」,文理學院院長史密斯(Michael Smith)也對孟曉犁寄予厚望,相信他所具有的學術及教學熱情、企業家的創新視野及其領導能力,一定能對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研究生院作出貢獻。
●孟曉犁小檔案
- 出生:1963年1月
- 籍貫:上海川沙縣
- 學歷:復旦大學數學系(1978-1982)
- 復旦大學數學研究所(1984-1986)
- 哈佛大學統計所博士班(1986-1990)
- 經歷:芝加哥大學任教(1991- 2001)
- 哈佛大學任教(2001起)
- 哈佛大學統計系系主任(2004-2012)
- 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研究生院院長(2012年8月15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