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北京的日本驻华使馆所在地亮马桥路走去,前面是一群拿着反日标语和脸贴中国五星红旗小贴纸的青年。当中有人回头和我点头微笑,那是“我们是同路人”的打招呼方式,他应该是误把我当成去参加游行的一分子。
走在另一组人后头时,有人兴致勃勃地向我分发小型五星红旗,那是供示威者一面喊口号、一面挥舞的小旗帜。热情难却,我把旗子收下,塞进了背包。都还没走到亮马桥路,已可感受到示威者的情绪相当亢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但印象中示威游行不多见,群体性事件倒常有报道。
能亲身见证如此大规模的游行,感觉有点错乱,我到底是身处北京?还是台北?再走一段路,又有更大的“惊喜”,在成堆成堆的矿泉水瓶前,有人主动向我递了一瓶“康师傅”。
不远处传来“打倒小日本!”、“钓鱼岛!中国的!”、“中国雄起!” 、“抵制日货”等等激昂口号。抵制日货?我裤袋里的相机是佳能的,拿出来拍照好吗?顾不了这么多,拍了再说,还好iPhone是在中国组装而非日本制,否则电话也不能打。
仔细一看,每组游行队伍分成约100人的小队,有不少是80后、90后年轻人,带头喊口号的基本上都是青年。再看一下,“毛主席”怎么成了每支队伍的领头人?示威者不只高高举起毛泽东像,还拉起“毛主席,人民好想你”的布条。再一次感觉错乱,示威者怀念哪个年代的中国或毛主席?有人解释说,他怀念的是那位对外强硬、敢出兵的毛主席。
走到日本使馆大门对面,可清楚看到示威者把矿泉水瓶当飞镖,一支支朝日本使馆射去。示威队伍沿着游行路线绕行,每走到这一段心情总是特别激动,因为警方在日本使馆架起三道防线,这是民众距离使馆最近的一刻了。
看到日本使馆被扔东西,一旁的围观者兴奋得拍手叫好,有的赶紧拍照或录像。围观者或是忙着用示威场景作为背景互拍留影,或是忙着拍游行队伍,游行者也乐意被拍。
这未必是一次民主的洗礼,但对部分示威者来说,应该是一次新鲜的体验。在爱国保钓的同时,他们也享受着在马路中央浩浩荡荡走着的快感,不会被警察驱赶,不会被车子撞到,压抑已久的反日情绪或其他不满清绪可在每一次的叫喊中,尽情公开地宣泄。
来自河北的杨女士第一次参加游行示威,当天清晨四点多才抵达北京,但完全不见倦态。除了向记者表达爱国热情,她也难掩兴奋地说:“53岁,第一次参加啊!”
虽然部分网上舆论质疑,如此大规模的全国示威不可能背后没有组织性发动,但好些受访者都强调,他们是自发性参加,有的是邻居口头相传,有的是同事相约前来,到现场后就会有人引导,该怎么走、怎么喊。
至于矿泉水和印上反日口号的T恤是怎么来的,有人说矿泉水是企业提供的,T恤是示威者自发印制的。毛泽东像,有人说是自备,有人说是分的。不管是不是有组织性的发动,示威者流露的抗议情绪相信都是真实的,既有复杂的反日情绪和爱国热情,也夹带着对社会不公不义的不满,所以部分城市会出现少数偏离反日主题的标语。
这未必是一次民主的洗礼,但对部分参与游行示威的80后或90后年轻人来说,何尝不是一次正面的民主启发。上千人如果可以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又不致让场面失控,上千人为何不能理性地表达其他政治诉求?
目前外界看到中国当局“默许”的示威游行,包括1999年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遇袭而引发的反美抗议、2005年始于日本教科书问题的反日示威以及2012年刚刚退潮的反日示威,大部分主题都是矛头对外。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当警察熟悉了民众示威中的维稳工作,当民众有更强烈的法治精神和公民意识,当打砸抢和扔瓶子等行为不再与游行有必然联结时,当局也考虑开放民众对内部事务问题进行和平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