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针对东京都购岛计划曾表示“如果计划实施将给中日关系带来重大危机”,日本国内政界媒体口诛笔伐并最终决定更换驻华大使。令人吃惊的是正是这位不是职业外交官的商界出身大使却体现了惊人的“政治敏感度”, 3个月后出现的围绕钓鱼岛的严重危机证实了丹羽大使的忠告的准确性,相反也证明了日本政府在对华外交上存在的严重误判。
自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国有化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力反制措施,从上周末以来,中国全国各地发生了从中日恢复邦交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日游行。这些反弹明显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预测。事态的发展已经改变了日本国内原先较为单一的强硬立场,民主党代表候选人鹿野前农业大臣表示现在实施“国有化”是否合适需要重新讨论。一些知名学者也表示以前的租借方式已经是有效的管理了,间接批评了“国有化”。事态尚在发展中,目前作结论尚为时过早,但是日本政府至少存在着以下几大严重误判。
首先,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先拖延,等事态扩大化后用“国有化”方式介入,希望获得国内政治“不失分”并得到中国的“理解和同情”的做法是严重误判。今年4月中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国抛出由东京都政府购买钓鱼岛(日本称为“尖阁诸岛)后,野田内阁的日本中央政府一直对此采取拖延措施,含糊其辞。直到东京都通过公开募集购岛资金,扬言登岛测量,放言购买后将在岛上建设设施等步骤将钓鱼岛问题扩大化以后,野田首相才在7月7日表明了日本政府的“国有化方案”以求”平稳,安全管理“。(为什么选择卢沟桥事变纪念日宣布尚不清楚,但刺激了中方却是无疑的)可能在野田的算盘里,这样做的国内政治和外交风险最小,但殊不知这种走钢丝的方式造成中国对其信任丧失殆尽。从中国方面看来 ,野田内阁的出于“善意”和管控石原的“无奈购岛论”不仅是谎言,而且认为两者是一丘之貉上演的“双簧”。
日本媒体也过于乐观
第二,日本政府严重误判中国对于国有化方案虽然会表面反弹,但实际上会默认。不仅野田内阁,日本的学界和主流媒体直到反日游行前都还不约而同地认为中国真正的态度是“与其让石原购买后胡来,还不如让日本政府国有化”,因为这并不改变实际的“现状”。但是中国方面却不是这样认为的,根据中国社科院日本所长高洪的文章,2002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等进行“租借”时中国曾提出严正交涉,日方当时对中方的内部解释是“为了保持对有关岛屿的平稳和稳定管理”,并且决定禁止任何人擅自登岛以防止日本右翼分子登岛引发争端,考虑到中国无法接受国有化,经过反复权衡,日本决定采取“租借”。现在日本用同样的理由进行国有化,在中国看来这是故伎重演,得寸进尺,出尔反尔,中方感到被日方欺骗, 并认为中国已经一让再让,已经忍无可忍。
第三,日本政府严重误判自认为的一些所谓的“让步”会换来中国的“克制”。野田内阁的策略是不同意石原的登岛测量计划希望换取中国认同“国有化”是为了控制局面。8月27日,日本政府正式向东京都传达了不同意登岛的决定。日本媒体的报道认为这是政府在可能面临同石原直接对立和政府内部一部分主张在岛上建设施的压力下做出的决定,在日本看来这已经是对中国的让步了。同一个时间段在北京还发生了日本大使公务车国旗被拔事件,客观地说日本方面对此事的处理是低调和克制的,但这可能也被日本政府计算在“购岛成本”中。日本的主流媒体当时甚至报道,在俄罗斯举行的APEC会议(亚太经合论坛)期间中日首脑会谈上,胡锦涛可能会向野田就国旗事件道歉或者由胡锦涛向野田首相发出亲笔信等。的确 ,拔旗事件是非法的和粗鲁的,但日本显然误判了中国最高领导人为偶发孤立的过激行为道歉的可能性以及因此会换来在原则问题上的中方让步。
第四,日本政府严重误判了所谓的同中方沟通渠道和方式的有效性。日本政府对于购岛问题同中方的正式沟通可以说是从8月末才开始,具体操作方式是由访华的日本外务副大臣向中国递交野田首相致胡锦涛的亲笔信。首先,沟通时间过晚以及日本方面过度相信亲笔信的效力。这个时间来华沟通还不如说是单方面通告,与此同时殊不知双方在没有信任关系的前提下亲笔信又能够有多大的作用,更何况是来自一位即将有选举的领导人。第二,来华沟通的官员级别较低,如此重大事件仅派遣副外务大臣来华,同8月下旬野田与石原慎太郎就国有化单独会谈相比具有极大讽刺意味,中国无疑会认为在日本政府眼里中国政府的意见还不如石原来得重要,这可能也让中国认识到这是一个吃软怕硬的政府。但是,日本方面显然是过 于乐观地判断了形势,9月3日,日本官房长官藤村修在记者会上透露中央政府同岛主签署购买合同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日本主流媒体报道说中国特别反感的是石原慎太郎而对于日本中央政府的措施的理解在扩大,中国对野田给胡锦涛的亲笔信基本上也评价积极,并且期待9月9日举行中日首脑会谈。
日本不可能继续坚持不存在领土问题
第五,日本政府严重误判了中国最高层的警告。9月9日,符拉迪沃斯托克APEC会议期间,胡锦涛同野田进行了非正式交谈时指出,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对此,日本广播放送协会(NHK)虽然报道了胡锦涛在交谈时神情严肃,但并没有对可能产生的重大后果进行分析。直到这个时候,日本政府似乎还认为中国最高领导人愿意见面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认可”,殊不知这是中国战略文化中“仁至义尽”和最后忠告的体现,并获得道义制高点。遗憾的是日本方面没有能够理解中国的做法,野田在回国后第二天就宣布国有化,以希望快刀斩乱麻解决问 题。可以说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没有被日方重视起来,日本的一位外交官曾经对笔者形容过日本人一直认为中国是憨态可掬的熊猫,但是有的时候却很吃惊中国会突然强硬起来。这说明了日本没有能够领会中国的战略文化中先让你三分,赢得道义分数后再大义反击的特点。
第六,日本政府严重误判了国有化后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的烈度。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岛”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长篇严正声明严厉批判日本,并且立即根据《领海及毗邻区法》,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同时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了文本。吴邦国委员长在德黑兰表明立场,温家宝总理在外交学院讲话“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绝不退让半步”,李克强副总理指出日方做法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公然否定,更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9月11日,中央气象台,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钓鱼岛天气和海洋环境预报。这些说明中国有备而来的,日本政府低估和轻视了中方的反制措施。日本方面虽然在购岛以后派出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杉山晋辅在9月11-12日到北京同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就当 前中日方关系磋商,但明显级别太低,更加深了北京认为日本先斩后奏和无视中国的看法。
从目前的中日外交较量可以看出,由于日本野田政府过度乐观判断形势,认为中国会默认国有化,或者会表面反对实际接受,存在着对中国国家意志的严重误判,再加上原则问题上算小账的做法,以及在沟通方式上无视或者轻视中国,这些造成的结果是日本在外交上和道义上严重失分。从外交上来说,日本已经不可能继续坚持不存在领土问题立场再回避下去,全世界都知道中日之间存在领土问题,这比起以前搁置争议日本实际控制究竟是得是失一目了然。从道义上来说,过去中国的认识前提是该区域有争议才长期采取了自制态度,而现在中国的长期让步和耐心已经被日本的单方面行动所打破,中国的反制措施可以被大义地解释为被迫自卫。但是,中日双方都必须认识到钓鱼岛冲突的进一步升级将不会有赢家,结果 只会是双输,这对于亚洲和世界都是灾难,当前最重要的是尽快冷却争端,在适当的时候尽快举行高层级别磋商,而日方放弃钓鱼岛不存在领土问题的立场,以及选举一位能够较长时间执政的首相很关键。
中國攤牌底線:共管釣魚台
中日釣魚台主權問題僵局難解,「美國之音」21日指出,中方目前爭取要達到的目標是對釣魚台實行中日共管,兩國對該島及其海域共同進行管轄,以此作為「擱置爭議」的基礎。而對日本說,接受「共管模式」也是緩解緊張局勢的最好的妥協辦法。
報導說,中國此次對日本政府收購釣魚台反應之強烈,讓日本政府和民眾感到意外和震驚。報導引述英國「金融時報」專欄評論員張立偉說,「中國的目標並非搶回島嶼,而是從法理上抵制日本『國有化』政策,宣示主權,並派出艦隻打破日本實際控制釣魚台的現狀,試圖形成『中日共管模式』,即中日雙方都在該地區巡航,以防止對方登島和開發,從而維持有主權爭議的事實。」
中國外交學院教授蘇浩則認為,「中國目前階段性的目標,是要讓日本接受釣魚台是有爭議的現實」。具體做法就是要把釣魚台海域變成「中日共同交叉、重疊管理的局面,改變以往釣魚台由日本單方面實際控制的情況」。
蘇浩表示,中方增派海監船到有爭議的海域,還準備讓大批漁船到這一海域捕魚,就是要構成中方在釣魚台海域的實際存在和有效管理,以此在釣魚台問題上建立起一種新的平衡。
報導指出,鑑於中國外交學院與外交部的特殊關係,分析人士認為,蘇浩的看法可能反映了中國高層的意見。
不過台灣的亞洲問題專家、「亞太防務」雜誌總編輯鄭繼文認為,建立中日共管可能是中共高層某些人的看法,不大可能是中共已經確定的決策。中共目前正在全力籌備18大,在新的領導班子確定之前,中共不大可能對這類重大問題作出決定。
他認為,這個看法很可能是將來中共領導人決策的一個選項,因為它跟其他各種方案相比顯然更具可行性。
鄭繼文說,目前中日雙方劍拔弩張,無論是政府還是民意都毫無妥協之意。這樣下去就只有一個解決辦法,即戰爭。但由於戰爭會對雙方造成重大的損失,兩國政府都不願意接受。而緩解緊張局勢的唯一辦法就是妥協。日方接受「共管模式」是最好的妥協辦法。
張立偉指出,日本方面不會輕鬆接受這個建議。但如果不接受就必然要動用自衛隊驅逐中國船隻,那將被解釋為單方面挑起軍事衝突。儘管日本擁有局部海戰優勢,但並沒有把握贏得全面戰爭。
鄭繼文說,日本政府應該對接受這個方案提前做準備。在戰爭和共管兩個選擇中,相信選擇「共管」的日本人會占大多數。
从钓鱼岛争议到做空中日(魯韜)
中日围绕钓鱼岛的争议升级,客观上为国际资本同时做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提供了可能性。
由于担忧日本经济受到事件冲击,伦敦和纽约市场18日都出现了抛售日圆的现象,日本政府则在同日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至于中国方面,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的猜测就不绝于耳,国际资本市场上做空中国的举动也比比皆是,类似民生银行这样的中资企业以及人民币汇率本身都成为狙击的对象。
整体而言,中日经济都存在被做空的基本面,中日岛争这一地缘政治事件则提供了做空的动能。
暂时不知道在伦敦和纽约做空日圆的资金中,是否也有中国主权基金的身影。 不过, 简单做空日本并一定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做法。由于经过过去20多年紧缩,日本经济中的水分已经基本被挤干,日圆汇率下跌的空间并不大,而且日圆汇率下挫还可以从刺激外贸中得到补偿。
从目前中日经贸合作高度互补的现实情况来看,做空日本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在变相做空中国实体经济,尤其是日资大量涉及的电子和汽车等製造业。
以汽车业为例, 目前日本品牌乘用车每年在华销售量接近300万辆,市场占有率约20%, 仅仅排在中国自主品牌之后。在中国市场中销售的日系车中只有约6-7%来自进口,其余都是采取合资或独资形式在中国境内生产。
尽管在华日系汽车与德系,韩系,美系等品牌汽车存在激烈竞争和产品可替代性,不过由于日系汽车厂的规模和产能巨大,对于中国在就业和所在地经济方面的影响,并不能视而不见。
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外汇资金最充裕的两大资金池,中国和日本被同时做空,对国际投资和贸易布局也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内地人行9月18日公佈,8月份外汇占款(基本可以理解为资本淨流出)约173.34亿元,大大超过7月份的38亿元。这不仅是连续第二个月负增长,也超过了市场的预期(由于憧憬美联储推出QE3,市场原本预期中国将在8月录得资本净流入),中国在9月资本外流可能会延续甚至加快这一趋势。
另一方面,中日之间直接投资也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由于欧美经济持续疲软,去年以来日本对华投资出现新一轮高潮。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3.3亿美元,同比大增55.1%。今年上半年则增长16.7%,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目前日本对华投资累计投资金额约840亿美元,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
目前还很难评估,日本对华投资因钓鱼岛争议而受到的实际和潜在影响,不过中日钓鱼岛争议升级以及由此带来的关系紧张,可能造成的一个客观结果是两国资金加速美国回流,为美股的虚假繁荣输送血液(道琼斯指数不久前刚刚创下了5年以来的新高)。短期而言,这对于寻求连任的奥巴马而言,相信并不是一件坏事。
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争议恶化,还可能严重干扰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前景,尤其是冲击中日韩自贸区建设。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复苏乏力,国际资本频频将目光投向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东亚更成为国际资本最为青睐的地区之一。
由于欧美市场需求萎缩,同为出口大国的中日韩三国迅速做出调整,加强了对彼此市场的重视和投入,中日韩自贸区(FTA)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重新提上日程并加快推进。
不过,几乎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推进其重返亚太战略,在经济层面上具体表现为,美国向日韩等国极力推销“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TPP因而与中日韩自贸区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中国高度重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并非一厢情愿的想法。事实上除了中日韩之间双边贸易本身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之外,今年中日和中韩双边整体关系客观上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今年分别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和中韩建交二十周年,中国原本希望以这两个重要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与日韩的双边关系,推进中日韩全面合作,在此基础上正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并非全无可能。
不过由于日本与韩国以及中国的海岛主权争议升级,从目前来看,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显然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中日韩三国海岛主权争议之所以升级,不排除都与各自国内大选或政治权力过渡有关,不过美国显然也从中看到了外交机遇和操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