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
“国有四维”论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来的,他在《牧民第一》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到了宋朝,欧阳修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国之四维”论,欧阳修在他撰写的《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二》中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国之四维”论的重要性,不仅对古代社会是如此,对现代社会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国之四维”论是贯穿中国历史上的普遍价值。
普遍价值即普遍适用的价值。首先,这些价值具有思想的普遍性形式;第二,这些价值具有随时代变化而自然变化的特征;第三,这些价值具有流传久远、广为传播的特征;第四,最重要的,这些价值在本质上是文化的而非政治的;第五,这些价值经常和不同时代的社会主流文化结合在一起,不断获得新的社会生命力。普遍价值即具有普遍角色模式的价值,它们具有普遍性、扩散性、中立性、表现性和公利性的文化特质。
管子说:“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欧阳修进一步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管子和欧阳修,分别阐述了礼义廉耻之有无对个人、对国家的福祸得失。
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制度规范、公平正义、浩然正气、勇猛精进,犹如支撑国家的四根柱子,缺一不可。没有制度规范,国家就没有纲纪;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就没有是非;没有浩然正气,人间就没有激情;没有勇猛精进,世界就没有首创。纲纪、是非、激情、首创是社会兴旺发达、国家兴衰存亡的基础。
转型期中国社会存在相当程度的是非混乱、激情淡化、首创缺乏。这就提醒我们在转型期中国社会,特别需要加强礼义廉耻建设。加强礼义廉耻建设,首先要进行礼义廉耻的概念建设。要结合时代精神,让人们懂得礼是什么、义是什么、廉是什么、耻是什么。然后就要抓礼义廉耻的贯彻落实,树立礼义廉耻的典型。利用典型引路的方法,让人们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回归传统道德,达到传统道德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融合。
新时代的“礼”,就是礼貌、礼节、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新时代的“义”,就是仁义、仗义、有担当;新时代的“廉”,就是廉洁、清廉、洁身自好;新时代的“耻”,就是懂得羞愧、耻辱、有内疚心。对照这些基本的道德底线,人们不难看到,转型期的中国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礼义廉耻或者说不懂礼义廉耻,以致无所不取、无所不为、贪污腐败,乃至于杀母弑父,完全堕落到动物的刺激-反应行为模式。
有人可能认为,这不是“复古”吗?回答曰:是,又不是。毛泽东说得好:“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从继承历史遗产的角度来讲“是”,在当前“礼义廉耻”缺失的情况下,我们就是要恢复这一份传承几千年的珍贵历史价值;从发展规律上来讲,“又不是”,它是赋予新的时代精神的“礼义廉耻”,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是事物的否定之否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括现代价值也包括传统价值。像礼义廉耻这样的传统价值理应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只有把“礼义廉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内,只有把“礼义廉耻”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它们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扬光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进一步充实;现代价值和传统价值才能更好地融合,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才能大踏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