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时发现,紫色以及黑色的食物大多是有毒或者已经变质的,所以祖先们再遇到这些食物意识的躲避,并由此产生了害怕心理,美国色彩学教授J.L.莫顿表示。现代人也习惯性地认为紫色以及黑色的食物会变质或有害人体健康,曾有著名的糖果公司因为别出新意地推出过蓝色糖果,而收到很多“变质”的投诉,被迫全部撤回。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食物的色彩与食欲是息息相关的,他们发现,红色环境会使人的脉搏加快,人们在受到红色刺激时血压有所升高,因此红色食品(以及红色本身)会刺激食欲,也能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如果你食欲不佳,就选择拿一些红色东西加到你的食物里吧。
黄色常常与快乐联系在一起,也是刺激食欲的颜色。你会注意到一些餐馆会安装黄色喷漆的窗户,或者放黄色的花在桌子上,这种温馨的颜色会让你感到更受欢迎,更加饥饿。
这就是色彩心理学的效果,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随着色彩心理学研究的成熟,色彩的研究运用也进入食品科学与食品工业领域。在食品包装上由于红色带给人甜美的感觉,能传递甜的味觉,因此果橙饮料多采用红色包装。此外,在食品、烟、酒上应用红色,给人以热烈、喜庆、革命的联想。而黄色使人联想到刚烘焙出炉的糕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因此黄色被广泛用于糕点蛋挞的包装设计来表现食品的香味。而表现新鲜、嫩、脆、酸等口感与味觉时,一般都以绿色系列的色彩来表现。就像强调鲜美脆嫩,口感细腻,入口即化的波力海苔一样,绿色的包装和海苔本身翠绿的颜色给人大海温馨碧蓝的联想,成功诉求缔造了品牌形象下的情感联想,可谓独到。
色彩是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色彩搭配得当的食品包装会格外引人注目,同时消费者在超市里选购商品是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其促进购买行为。
一、色彩的运用必须体现食品的特点
表现出食品的特色,同时兼顾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及欣赏习惯。通过色彩的合理运用和色彩的相互关系,可以很容易地表现食品的口感,比如采用硬边风格的图形、折线式的纹样结合冷色系来表现入口松脆的食品。
二、色彩带有民族、地域、风俗、禁欲的客观限制,也带有教育程度、文化层次不同的主观臆想。例如生活在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一些少数民族或者边远山区的人们,喜爱大红大绿等一些极鲜艳的颜色,这和他们生活的草原大山背景相融合,同时鲜艳色彩展示了他们蓬勃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而普通城市居民,大多偏爱淡雅、清新、明快的颜色。在美国行销不衰的“百事可乐”,在日本却惨遭失败,因为在日本黄色象征着遭殃、死亡之意,而百事可乐商标的主色调恰恰为黄色。
三、色彩设计必须吸引消费者的视线。人类视觉的第一印象是对色彩的感觉。色彩也是影响视觉感受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之一。
好的食品加上巧妙的外观设计犹如锦上添花,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厂商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心理学家,设计出引人注目的流行色彩的外包装。
因此按照色彩心理的不同要求进行食品包装设计,可以为厂商做到有的放矢。然而,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会随着时间的延续和审美趋势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所以如何把握住流行色趋势,设计出顺应时代要求的食品外观,加强食品色彩的呼唤力,最大限度的发挥食品色彩的语言功能,相信是每个食品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