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什么原因会让人为了一个座位大打出手?
不久前,在广州地铁车厢里就上演了这样一出闹剧。一名年近70的老先生和27岁男子抢座位,并为此扭打起来。混乱中,老先生据说咬破了年轻人的耳朵,自己的鼻子也挂了彩。
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掀起一股“地铁打架风”,大家纷纷开始报道地铁纠纷。结果,北京报章上周就一口气“发掘”了两起地铁打架事件。
其中之一,被指碰撞对方身体的老先生不知是否一时气不过,在女子追骂下,竟当场猝死。
北京媒体引述地铁工作人员称,地铁打架事件不计其数,客流量大的车站每天早上高峰时段都会出现一两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北京15条地铁线路,因乘客打架而影响地铁运营的就有至少七次。
地铁上的打架事件引发中国舆论思考文明素质问题。毕竟为了一个座位,为了早10秒上下车而伤了和气,甚至出手伤人,着实让理性的旁观者难以理解。
有者批评中国社会部分人素质不够,所以总是为一点小事就开打;更有人疾呼,频繁发生此类事件凸显了社会的道德缺失。
但又是什么致使人们丢失了自幼被灌输的道德价值观,使社会相当一部分人选择集体遗忘敬老尊贤、礼让有礼、遵守秩序等等耳熟能详的教诲?
在地铁上起摩擦,多半都是因为推挤、抢位或插队。这其中,都围绕着一个“抢”字,抢着第一个上车、抢座位、抢占最“有利”下车的位子。
这个“抢”字,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不论是买东西或上厕所,总有人会假装不知长长的人龙是在排队,插到你面前;繁忙时段等出租车(即德士),总有人会毫不掩饰自己“抢”车的意图,直愣愣站到你跟前打车。
我甚至碰到过出租车已停到面前,却不知从哪里杀出两个小姑娘,二话不说就跳上车。和她们理论,对方竟回说:“你站在这里不代表车是你打的。”怪异的逻辑让人实在不知如何反应。
公共资源不足,有需要的人确实不得不抢,不得不竞争。其实,每一个国家多少都会出现“抢”的现象,但为了抢而不顾社会秩序,不顾是否伤害他人权益,才是最大的问题,最令人心寒。
和中国友人聊起,她抛出了一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抢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人会照顾你。”
靠关系、权力和金钱就可以在职场上一帆风顺,甚至在生活中罔顾王法,已成了一部分中国人对社会固有的印象。被这种缺乏公平和公正性的环境包围,任何的机会和福利,人们都只有靠自己想办法去抢,因为只是守秩序、靠实力已不足够。
什么插队、抢位等生活上的不文明举止,实际上也不过是这种心态的“衍生品”。对不公平现象的担忧,带到生活中,看似再微不足道的事也都是“抢了再说”。
在不受公平制度保护的环境里竞争,人们只能硬生生地放下所有是非感、价值观。因为不抢就得不到。不拉关系,就无法帮孩子安插一份好差事,就无法找到最好的医生看病。
同样地,售货员不会因为你插队而不卖东西给你,地铁工作人员不会因为你推挤抢先上车而阻止你占有那仅剩的空座。
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每天眼睁睁看着出租车被“抢”,真担心我会不会有一天也忍不住,大摇大摆挡在他人前面,抢他人的车?
(作者是新加坡媒体驻中国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