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有錢難買真情意,有錢難買真爹娘,今朝重見天和地,八年血戰不能忘。-----民族精神不能忘。-----中華民國地久天長,不能忘。」這首展現出濃厚愛國民族風及愛鄉情懷的『臺灣光復不能忘』,是臺灣光復重回中國懷抱後,由臺灣音樂人陳泗治(曲),陳波(詞)於民國三十五(1946)年創作。民國三十六年至五十年時(1950--60年代) 在臺、澎、金、馬地區讀過中、小學的人,對這首被編入國民小學音樂教本及國語課本的優美歌調,應是耳熟能詳,能隨口哼上幾句。優美的歌調至今仍長存在60年代前出生的國人心中。迄今每年十月二十五日慶祝臺灣光復節時,仍有傳唱。令人不能忘那個物質條件艱困、滿懷希望的歲月。
二二八受難者家屬阮美姝回憶其父親阮朝日當時興奮的情景:「我父親八月十五日竟然用跳回來,人還沒進門就聽到他的聲音,大聲說「我們回歸中國了,我們要做中國人了,不再做日本人!」可見臺灣光復是多少人心向往之,又多麽令人振奮!當時的臺灣媒體上,均有大量商家行號刊登歡慶台灣光復的廣告。街上鑼鼓喧天,鞭炮聲不斷,戶戶張燈結綵,民眾傳誦著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詩句,雖然地方上有若干民眾報復日本人的小騷動,但整個局勢都處於平靜而穩定。
每年臺灣慶祝光復,和現今中國大陸提出開羅宣言痛斥日本竊取釣魚台主權言論時,有幾人知道,喜洋洋的背後,和中美英三國取得共識,簽署宣言,蘊藏著幾許先人為光復失土所付出的心血和堅持。當年隨蔣介石参加開羅會議人員之中的王寵惠博士(廣東東莞人,先後留學日、美在耶魯大學取得法學博士學位) 堅持不妥協,為中國收回失地,楊宣誠將軍,對澎湖列島重新回歸到中華民國,均有極重要的貢獻。
楊宣誠中將是湖南長沙人,清末留學日本,習海軍,加入中國同盟會。民初任職海軍和大學教授,民國十二(1913)年來美於南加大習商。民國二十一(1932)年任駐日海軍武官,抗戰時期,任軍事委員會第二廳廳長,主管敵情。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日) 與王寵惠(國防最高委員會祕書長)等十六人,隨蔣介石夫婦前往埃及開羅,出席中美英三國高峯會與首長對談。其中商震將軍(軍委會辦公廳廳長) 、朱世明將軍(駐美武官) 在日本投降後,先後出任中華民國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國民政府曾派憲兵和陸軍小部隊分駐日本和琉球。
開羅宣言是於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定稿,簽署宣言依序為羅斯福、蔣介石、邱吉爾。宣言在蔣介石主席與羅斯福總統第一次對談後,即已開始起草,十一月二十六日下午,蔣羅邱會話時定稿,徵得時在德黑蘭的史達林同意,於十二月一日在重慶、倫敦、華盛頓同時發表。中華民國的開羅宣言原件(英文) 現保存於故宮博物院(台北)。英國與美國政府均認同開羅宣言具正式條約的約束力。日本降書亦遵守開羅宣言的規約。將東北、臺、澎列島,交還中華民國。
楊宣誠將軍某次與先父 毅成公在「沁園」小敘時,曾提及開羅會議中談妥中美情報合作,才有了軍統戴笠的中美情報合作所。也提到史達林透過美國提出,戰後國共共治中國,惟均未列入宣言中。
當時在座的還有王鐵漢將軍(九一八事變時,北大營守將) 等人,楊、王兩位其時已離軍職,得能親述歷史祕辛,為大時代留下重要見証,筆者雖已服務於媒體,衡情度理,將之寫出,當時並非適當時期,仍塵封於記憶中。日前参加僑社「回顧就是前瞻系列座談會」---「從九一八到釣魚臺」後,就翻找以前扎記,幸好雖經幾度播遷,仍留箱中,在臺灣光復節前,整理摘要寫出,用以對前輩先生們當年在戰場上奮戰抗敵、外交上禪盡竭慮,為國家民族的無私付出,表達無上的敬意。
現代資訊發達,但網路所刊,仍有膠誤,首先九一八事變時,駐守北大營的東北軍第七旅620團團長是年方二十六、七歲,北京大學預科的王鐵漢將軍,而非王鐵,人數為八千餘人,而非萬餘人,那天王鐵漢將軍也談到抗日勝利後東北之接收和東北之淪陷。因非本文範圍,且太過錯綜複雜,容假以時日,整理校正後,再行執筆為文。
「沁園」小叙那天距九一八事變已甚久,王鐵漢將軍記憶猶新地說:民國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夜十時二十五分許,日軍預埋在北大營附近鐵道的炸藥的爆炸聲剛過,預伏在北大營附近的日軍獨立守備隊第二大隊的近千名步兵即在炮兵掩護下,以坦克開路,向北大營發起攻擊,而非現今網路所寫日軍僅以五百步兵,擊潰守軍一萬餘人。淩晨一時四十分,進攻的日軍開始接近王鐵漢團,並炮擊營房。這時,東北軍參謀長以電話嚴令撤退,不準抵抗。王鐵漢激憤地回答〝敵人侵我國土,攻我兵營,斯可忍,則國格、人格,全無法維持。而且現在官兵憤慨,都願與北大營共存亡。敵人正在炮擊本團營房,官兵不能持槍待斃。〞就下令反擊,打響了918抗日的第一槍。也非網上有些文章中所指,王團沒有收到撤退命令。
王鐵漢撤出北大營後,應邀在國際聯盟李頓調查團作証。後率部參加了長城抗戰、淞滬戰役、長沙會戰、南昌會戰、浙贛會戰。民國三十四(1945)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投降,王鐵漢率第二十八、和四十九軍赴杭州受降,及接受日軍第一百旅團在吳興投降,並在無錫接受日軍第二十七師團投降,後任瀋陽防衛區司令長官、遼寧省政府主席等職。在杭州和吳興時與先父建立私誼,在臺時,常相往來。對美國派馬歇爾上將來華調停國共內戰,欲達開羅會議前和史達林的妥協,中國由國共共治,偏頗共軍,制肘國軍,導致共黨坐大,感觸頗深。
中國對日本作戰,始於滿清光緒二十年的甲午之戰,這是第一次的中日之戰。第二次的中日之戰,則始於民國二十年的九一八事件,以迄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投降,時間長達十四年。
臺灣光復不能忘歌詞中的八年血戰不能忘,乃是自民國二十六(1937)年七七蘆溝橋之役算起,也是一般所謂的八年抗戰。這兩次的中日戰爭,皆因為日本先侵略中華民族,中國人才起而應戰,而且戰場全在中國的土地上。日本修改中小學教科書,不承認是侵略,只說是在中國領土出入。而今又圖竊佔中國的釣魚台,意圖挑起與中國大陸的衝突,和阻礙臺海兩岸和平發展。日本的行徑破壞了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秩序;公然違背《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約制力,演出「購島」鬧劇,激化與鄰國的領土爭端。現在看到美國、德國、蘇聯、歐洲等國的學界都認為日本應該落實開羅宣言歸還釣魚台,才又故意在言詞上“放低”姿態,反證明日本理虧心虛?實屬萬分的無賴與不智。
先父 毅成公曾言:九一八後,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多次誠摯有力的強調:「我們不但要收復東北,還要光復臺灣。」可見臺灣的光復,早已列入其目標。光復臺灣,最早見諸國際官方文字的,就是開羅宣言。從法律觀點而言:國際條約(含由國家領導人簽署的宣言)是眾多文件中很容易清和界定的,因為不存在灰色地帶。
猶記身材碩長,蓄有仁丹鬍子的楊宣誠將軍說起開羅宣言最早漏列澎湖列島一事,使人不得不敬佩他的見微知著。為求還原史實,就以第一人稱,記述當年他敍述事件的經過。他說:十一月二十四日,美國羅斯福總統,命其智囊霍泊金,起草宣言初稿,送請蔣公核閱。我見宣言中,提到滿洲及臺灣,當然應歸還中華民國,並未提到澎湖。乃連夜去叩王寵恵的房門,告以此事。王謂澎湖係臺灣的一部份,臺灣既已歸還中國,則澎湖當然在內。我說,不然。因當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與澎湖,兩者並列,乃係日本方面所提出。我國代表李鴻章,也正如閣下所稱,認為澎湖已在臺灣之內,不必再予標明。但日方堅持,我方只得同意。日方之所以堅持,係恐我國於簽約之後,臨時將澎湖劃出臺灣範圍,或併入福建管轄。日方堅持要澎湖,也因恐俄國會出面要割讓或租借。李鴻章以親俄著名,故日本特別重視。今如在宣言中,只寫臺灣,不寫澎湖,與馬關條約不合。戰爭結束之後,日方也可能藉口,不將澎湖歸還。王聽了我的話,才恍然大悟。次晨,報告了蔣公,得其核可,由王告之美國,將澎湖補予寫明,才成為現在的文字,即:『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日軍以武力或侵略所征服之其他土地,一概須使其脫離日本掌握。』
1944年日本東京法院因臺北州與琉球發生釣魚台海域漁權問題爭執,判定尖閣群島(釣魚台列嶼)屬於臺灣臺北州,而非琉球群島的一部份。由此可知釣魚台是中華民國領土,沒有所謂主權爭議問題!也就是說不存在領海漁權問題!
開羅宣言最初由美國的霍泊金、和中國的王寵恵共同起草,英國外次賈德幹其後加入,最後三方同意開羅宣言採用英文。賈德幹提出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比照『日軍以武力或侵略所征服之其他土地,一概須使其脫離日本掌握。』不必明言歸屬中華民國。若非立遭我方代表王寵恵強烈反對,堅持主張維持美國原案之字句。東北、臺、澎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險些生波。王寵恵表示,世人皆知此次世界大戰,由日本侵略中國東北而起,我們作戰目的,是在貫徹反侵略主義,如果只說日本應放棄而不言明應歸何國,中國對此文字,碍難接受。英國不欲東北、臺、澎當然交還中國,顯然是殖民地思想作祟。
参與討論的美駐蘇大使哈里曼贊成王寵恵的意見,維持原案,並建議將「日軍以武力或侵略所征服之其他土地,一概須使其脫離日本掌握」文句,另立一項,其餘照舊。王寵恵表示贊成。英國外相艾登見此情況未再發言。日本投降後,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主權得歸回中華民國。
開羅會議將朝鮮和琉球問題,並列為議程中之第八項,討論時,蔣主席認為琉球是中國東海的屏障,軍事重要性較大,同意由中美兩國經聯合國之委託程序,實行共管。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後,於華府召開太平洋戰事會議,公開宣稱,琉球應歸中國,已得史達林完全同意。日本投降,蔣介石忙於戰後重建,和國共內戰,無暇顧及琉球問題,致使美國短視政客,違背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的共識,和羅斯福的策略佈局,片面獨斷,將琉球交與日本,造成今日東海風雲詭譎,東南亞局勢動盪不安,影響世界經濟之復甦。因日本想突破國境限制線,將自衛隊擴展為國防軍,許多國家憂慮,歷史重演,直接引動亞洲與全球市場的變化。將令亞洲變成經濟或軍事的「殺戮戰場」!
楊將軍以親自参與開羅會議的高階將領為中、美、英三國間的互動,作出重要見證。可見今日網路若干文章或不明事實真相者,指責蔣介石拒絕琉球劃入中國版圖是錯誤的。
臺灣光復自不能忘,常思量之餘,深切期盼國府官員不再在主權問題上,只說臺灣,不提中華民國。見諸於史料和國際「現在觀」,臺灣從未被視為國家,在國際社會談判領土主權時,就很難取得有力的「話語權」。沒有領土權,又焉有漁權?一個能記住自己國家名稱的政府官員是一個有作為的好官員。我這樣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