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认为,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的前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提升,正所谓国盛则文兴。而中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包容,形成了多元的理念。
适值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作为将中国文学带到德国文坛的第一人,顾彬笑称,“我为他感到高兴,为中国文学感到高兴。”这位同中国打了40多年交道的老人认为,莫言获得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意外。跟许多奖项一样,诺贝尔奖受到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的前台,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在提升,正所谓国盛则文兴。
顾彬认为,中国最大的变化就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开始愿意了解世界。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促进了中国各领域的发展,从文学上看,越来越多的汉学家欣赏中国文学,将它带向世界。就像莫言的作品获得世界文坛的认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翻译家葛浩文对中国汉字精准的领悟力。
忧“唯物质论”阻碍文化提升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这也造成了唯经济论风气,从“唯GDP论”到“唯物质论”。顾彬对此表示担忧,他认为这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风气会制约中国文化的提升。
顾彬坦言,当经济成为人们第一考虑要素时,就忽略了精神文化的提升,这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的滋生和道德风气的下降。
中国人比美国人思想要开放
顾彬认为,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包容,形成了多元的理念。“我在中国四十多年发现,中国人擅于博采众长,不论是学术交流还是民间互动都愿意接受国外不同的思想。可美国却相反,有一部分美国人不愿意接触中国人,他怕中国人的思想和所谓的政治立场会侵占他们的思想,从这方面来说中国比美国要开放得多。”
顾彬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每年出境游人次以25%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在美国,竟然有七成的人没有护照,不愿意出国旅游,“这说明美国人的思想是封闭的、自我的。从这点来看,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
在过去30年中,中国的崛起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话语的主题词。这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关注,有人看好谈中国独秀论,同时有人唱衰谈中国崩溃论。而顾彬认为,中国现阶段的问题是比较多,但大部分都能解决,这充分说明中共执政能力是值得肯定的。“我不喜欢西方媒体总把事情分白与黑,以为中国共产党是黑的,他们是白的,现在世界这么复杂,还以黑白看问题太过片面。”
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谈及中国未来发展,顾彬说道,“我不是预言家,但我想未来中国要继续保持这种开放的思想,加强国际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