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最近的30年中,生物医药科技突飞猛进。数据显示,2011年生物制药的销售额已达16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19%,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在全球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超过1/3。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晚,但是潜力无限。如今,在这个越来越重要的行业里活跃着一批曾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的高层次人才。
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美国,制药行业利润高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放弃大型药企中回报丰厚的职位,选择艰辛的创业之路,他们为什么“自讨苦吃”?许多回到中国创业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做自己想做的事。
“周杰伦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需要终生服药。他可以在舞台上又唱又跳是因为有了一种生物制药。目前这种药全部是进口,一个月的费用大约是1.6万元人民币。有多少人能负担得起?梁博士说他要回国做这种药,承诺会把费用降到进口药的1/5,而且效果会更好。这对中国患者而言是多大的福利呀!有机会和梁博士联手共同做这件事情,我非常荣幸。”在四川成都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里,王晓东这样说。王晓东是公司董事长梁朋的合作伙伴,他口中的梁博士正是梁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留学生,梁朋在美国读书期间便做出“基因差异显示技术”的发明,并在1992年成立公司将该技术产业化。2007年,他自美国返回成都,创办了三叶草公司。
“在美国,我一边在大学里当教授一边管理自己的公司,可以说是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我在经济上没有负担,生存不是我需要考虑的事情,我回来是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家乡实现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梁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愿意就可能成功
“中国的创业环境很好,只要愿意干就有机会成功。”梁朋与王晓东都认为,尽管中国没有创业早期的风投,但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风险投资的角色,高新技术研发可获政府支持,而且,各种人才计划也鼓励创业。
目前,三叶草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已有4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共获得2000多万元的国家“十二五”期间“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3项及“863项目”1项的支持。
“中国国内对生命科学有很大需求,这辈子一个很大的机会来了。”6年前,姜和及其团队在四川创办了成都海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过,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如今,他的公司已成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医药临床前外包服务公司之一。
目前,公司已帮助国内外制药企业完成数百个新药研发项目,长期客户群包括跨国制药公司、上市生物技术企业等20多家,“全世界前十大制药公司中,有六七家是我们的合作伙伴,美国政府卫生部、医疗应急中心等都是我们的客户。”姜和说。
摸爬滚打中成长
生物医药行业的创业周期长,更有不可预见性。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注定了要在摸爬滚打中成长。
2008年,戴立忠离开学习和生活了18年的美国,怀揣“科技报国”的理念在湖南长沙创办了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现在当上了企业家,但我的使命与责任始终不变,我的梦想和目标始终不变,那就是让我的研究和成果服务于国民基本的医疗需求,为民众提供准确快速的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全面系统的保健。”戴立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公司如今已经成为湖南省18家示范性医药企业之一,而且已经奠定了其在全国生物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成功是令人瞩目的,然而困难也是切实存在的。
“生物医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得不到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其产业化之路将困难重重。”戴立忠说的是许多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此外,戴立忠还提到,在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在人才的“引”和“留”上,生物医药企业都面临许多问题。
不过,再多的困难也挡不住创业者的热诚和坚持。“我们要做的是创新。我们这一代做不成,还有下一代。”梁朋说。
中国的生物医药业起步晚,这同时意味着挑战与机遇。在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众多海外归来的人才正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