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同济大学李克平、倪颖调查称中国行人等红灯“最大忍受等待时间”为70秒
同济大学李克平、倪颖调查称中国行人等红灯“最大忍受等待时间”为70秒
2012/10/26 4:07:59 | 浏览:5148 | 评论:0
调查显示:“中国式过马路”与红灯时长超行人忍耐限度有关,不能归责于行人素质,更深层是行人与机动车马路权益的问题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专家认为,闯红灯现象不能全归责于行人素质,交通信号灯中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

等待时间过长易致闯红灯

同济大学李克平、倪颖调查称中国行人等红灯“最大忍受等待时间”为70秒
10月17日,北京市某十字路口,红灯下,行人们“组团”集体过马路。图片来源:国新

“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凸显。”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师倪颖近日表示,早在2007年,他们就成立了课题组,并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对上海和杭州两地进行了“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

同济大学中德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平教授,也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课题组负责人,是《浙江省工程建筑标准》的主要起草人。该《规范》也是我国第一本《人行过街设施规划与设计规范》。此前,李克平教授曾做过几次先期调研。

什么是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李克平教授解释,如果行人在等待期间,且时间超过70秒后,行人开始慢速前进,寻找其他位置等候。那么,这70秒,就被称为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如果红灯时间超过了可忍受等待时间,就会导致闯红灯等行为,造成路口人车矛盾,进而影响交通。

在交通信号灯的研究领域,“可忍受等待时间”是设置信号灯周期的重要参考。

红灯超90秒后,作用趋于零

同济大学课题组,在杭州市区做的“最大忍受等待时间”的结论是:“在杭州市进行的小样本调查,初步确定杭州市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约为70秒到90秒”。

此后,同济大学在上海做了更为庞大的研究。研究结果,与在杭州得到的数据相当。

课题组共收集了3个交叉口和5个路口,共1820个行人的过街案例。

这1820个行人,都是在红灯期间到达斑马线前的。他们或等待下一个绿灯时间通行,或等待一段时间后,在红灯期间通行。

为了避免调查对行人产生额外影响,调查所用的摄像设备被隐蔽起来,架在行人不能看见的地方。

经过研究计算,课题组得出结论: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主支相交路口,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90秒,超过此时间限值,行人过街将处于不可控局面。

“也就是说,当等候超过90秒,行人过街信号灯作用趋于零。”李克平说。

同时,课题组还通过问卷调查和视频录像分析,当85%左右的行人违章过街时,即使面前车流量很大,信号红灯对行人也已基本没有约束作用。行人会成群地通过路口,造成机动车不得不让行的场面,使得人车冲突加剧,交通秩序混乱。

中国行人算是“能忍族”

课题组还把这一现象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中国行人算是“能忍族”,比如德国行人的忍耐时间限度是60秒,而英国行人忍耐限度更低至45秒。“国内在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上更加偏向机动车,这就会导致行人被动违规。”倪颖说。

近日走上杭州街头求证,结果发现多个闹市区路口红灯时长超过100秒,有的更长达145秒。在这些地方,行人闯红灯的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我们行人也赶时间呀,这么多红灯,要是一个个等,上班肯定要迟到。”一位上班族解释其闯红灯的理由。

倪颖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背后更深层是行人与机动车马路权益的问题。“行人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权益更应该得到保障。当然,如何令红灯时长更趋合理,如何让行人更好地保障自己的安全且更好地遵守交通秩序,这需要多方通力合作解决。”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27楼的血色遗书:985夫妻用生命叩问的环保真相 2025-06-25 [172]
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再读格雷厄姆 2025-06-25 [131]
朱镕基之子清华演讲:犀利点评当前中国问题(深度醒脑) 2025-06-21 [230]
胡志华:国际供应链智能化趋势对我国影响及应对建议 2025-06-16 [318]
扎克·迈耶斯:全球监管合作是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06-16 [309]
斯坦福教授大卫·拉伯雷:美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但也正如此,才取得了成功。 2025-06-11 [450]
梁文道:我们需要怎样的政治共识? 2025-06-03 [845]
经济学的四次革命 2025-05-28 [839]
《思考,快与慢》:一种不怕任何事的顶级思维 2025-05-28 [866]
教育资讯 | 纽约时报:美国教育体系的政治异化与改革突围 2025-05-27 [99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Colleen Flaherty 翻译 刘勤:MIT教授发文《美国经济评论》 :生命科学受益于明星科学家们的死亡 :北京和上海金融人的最新鄙视链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