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新闻联播》年末或明年初要改版了。据悉,改版后的《新闻联播》将更贴进民生,还会增加新闻现场连线和新闻评论员机制。播报语速也会从每分钟300字提高到320字等等。这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让人不免在疑惑中多了有点期待。
媒体改版这是常有的事。改版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因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因同仁诟病要挽回颜面;因上级一时兴起突发奇想;因要克服受众的“审美疲劳”不得已而为之;因实际利益的赢亏被迫裹挟转向;因受到批评或抨击倍感压力;因行业竞争败北要收复“失地”;因兄弟阋墙而发生内讧……
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新闻联播》的改版都算得上是一件好事。因为我确信,凡是每日必看《新闻联播》的观众,早就热切地希望它变变模样了,而且还会期待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例行的改版,而且能成为一次真正的名符其实的改革!即便仅仅是局部的改革与改革前奏,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大幸事。
《新闻联播》的改革与任何一种改革一样,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与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也服务于内容。语速快慢的调整之类,当属形式。让我们还是把目光盯在《新闻联播》的内容改进上吧。
笔者以为,《新闻联播》目前最大的顽症,也是最难以撼动,却又是老百姓最为厌烦之处有二。一是领导人按照在执政党党内的职务大小排位前后进行的“排排坐”式的报道。二是从中央到各部委的大大小小的会议报道。例行的、临时的、季度的、年终的、年初的、表彰的、推广交流的、总结的、研讨的、本行业的、跨行业的、国内的、与国际联合举办的会议,真是不胜枚举多如牛毛。有央视的上行,就有各地的下效,地方电视也都依央视之“葫芦”画自已的“瓢”。我有一次专门分类统计了某直辖市电视台30分钟的新闻内容。竟“发现”仅会议报道就有9条,报道该市领导人的活动的为7条。想想看,如果我们的节目中都充斥了这般倒胃口的劳什子新闻,百姓们还能忍受吗?这种节目还能吸引公众眼球吗?还能让我们不运用“遥控器民主”去搜索去换台吗?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同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对电视新闻中会议过多提出过严厉批评。遗憾的是,每次批评之后,虽略有改观,但不久又会故态复萌。如今,这类干瘪乏味的报道更是变本加厉,成了人见人厌的新闻顽疾。
其实,无论是会议报道还是领导人的活动,这种报道并非没有办法加以处理,更不是无可求药。只要摘其重要的实质内容并加入背景铺垫,如填加进政策调查、加入学者和公众的议论风声,加入适当解读和不同角度的评论,并配上事件与人物的背景资料,就完全能够大大增加信息与知识含量,使单薄变为丰富,使枯燥变得有趣。要有这般改观的关键是要学会“做功课”,而不是要等因奉此,拿着几张“御批”的新闻通稿照本宣科地一念了之。
笔者以为,央视《新闻联播》另一个极大的问题是缺少一种宏大宽广的气派,与它所属的世界大国大台的身份很不相称。首先是在新闻次序的安排上,央视多年来都是先国内后国际,并且把中国的外交、外事及涉外新闻一律置于国内新闻之中。这等于是人为地把自已置于世界之外。我以为,凡此类新闻均应放在国际类之中。因为中国的涉外活动目前都已具有国际意义和国际影响,因此应该放在每日《新闻联播》中的第一组。第二组才应该是纯国内新闻。第三组则应该是纯外国新闻。说到纯外国新闻,笔者也认为大有改进的余地。不要总是报某某国家的打仗、爆炸、案件和灾难,也要介绍人家的正面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类总在进步,难道世界上仅有中国在对世界做出贡献吗?
此外,我以为国内新闻部分也应该加以改进。必须改变那种办墙报办黑板报式的粗鄙简单的小家子气做法。关注民生不能变成琐碎的无厘头的街头随机采访,更不能变成好人好事的表扬栏,而应该是对一些民生大事的专题新闻,对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系统性综合报道,对一些引起公众广泛关注批评置疑的社会问题的持续追踪式采访。其中也包括对国家某项已经出台或酝酿出台的政策措施在公众中引发的正反两方面的反馈反应。“感动中国”或“最美的XX”应该放在《新闻联播》之外专设电视栏目以为之。只有这样,“感动”与“最美”才会充分才不会浮光掠影。
最后,就是对《新闻联播》节目时间的压缩与延长。笔者以为,纯新闻节目应该简化精炼压缩至15__20分钟,而深度报道包括新闻分析与评论则应为30__40分钟。这样,《新闻联播》全长可达45__60分钟。观众可以各取所需,可粗看(15分钟)也可细看(30分钟)。而在新闻评论部分,为了既拉近与观众距离又保持央视之权威性,则应该把评论员(包括专家)的个人见解与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发言人)的意见与解读,加以严格区分。千万不要让评论员的言论带上浓重的官方色彩,也不要把政府的意见进行走腔走板的“民意”包装。这样一来,两方面的“积极性”就都被调动了起来。评论员不会因为一句话说得不符合官方口径而忐忑不安,官方也不必担心国家政策在宣讲时走样和失真。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人们所以对此事加以关注,是真心期待《新闻联播》的改版会成为一次像模像样的改革。改革,常常是忧患的结果,是反躬自省的产物。鉴于央视常有以老大自居、自我欣赏(如“春晚”收视率统计)的毛病,所以公众在期待之余有不少置疑,也就在所难免了。让我们还是等着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