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都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上,如陕西秦腔、苏州评弹、广东粤剧等,听得懂的人少了,自然欣赏者也就变少。
近日,有网民自制的一张“全国普通话排行榜”广为流传,大家纷纷寻找自己家乡的排名。但显然,很多家乡排名靠后的网民对这份“非权威”榜单并不满意。一场有关“标普”的标准论战由此引爆,网民们“南腔北调”各执一词,甚是热闹。
众所周知,中国经历多次朝代更迭,都城的变化造成“官话”(即历史上的“普通话”)不断转变,北京话、河南话、南京话、陕西话和内蒙古话都曾登上过“官话”名单。
而现行推广的普通话,是在1955年由官方机构确定的“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语言。但在网民自制的榜单上,作为普通话基地的北京却屈居第二,其他北方省市也都跌出了前五名。编制者是否怀有私心?笔者无从考证。
回溯普通话在大陆推广的近60年历史,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年9月的第三周被确定为“推普宣传周”,青少年一入学就被要求讲普通话。2001年,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确立了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中国地广人多,语言环境复杂,通用语言确实为各地民众交流沟通提供了便利。加之,中国不断融入世界,海外“学汉语热”也要求中国须有统一规范的汉语传授标准。从官方此前公布的普通话普及率来看,就连此次榜单上倒数第二的广西,在2011年也已达80.7%。可以预料,随着接受普通话教育的年轻一代不断长成,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增长。
但引发人们新担忧的是,中国方言正面临着缺乏传承人的威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会说“家乡话”,进而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语言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很多中国优秀的传统戏曲都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上,如陕西秦腔、苏州评弹、广东粤剧等,听得懂的人少了,自然欣赏者也就变少。
推广普通话和传承传统文化,这看似是一对矛盾。其实,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兼容,每位中国公民,要学会普通话,也不应该把方言丢掉。至于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应对不同人群有不同要求,不宜“一刀切”。如果不是播音员、不是汉语教师等职业从业者,普通话是否标准就不显得那样重要了,只要让对方听懂,夹杂一些乡音的普通话也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