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任总统人选已经尘埃落定,奥巴马重返白宫,开始第二个任期。而现在到了中国决定今后走向的关键时刻。一周之内,两个大国都为未来做出了决定。
中美:联系紧密的伙伴与对手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这两个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济方面,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国消费者购买;同时,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又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
但中美又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奥巴马在竞选时说,中国既是伙伴又是对手。事实上美国也是这么做的,美国已经将精力从伊拉克、阿富汗转向了亚洲。除了巩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盟,还与日本、韩国进行军事演习,美国军队甚至将触角伸到了澳大利亚的土地。
中国则警告美国政客要尊重中国,强调双赢以及合作的重要性。
一些分析家将此解读为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军力的增长及与其他国家的领土争端引起了周边国家的紧张。中国民众更是爆发了对日本及菲律宾的抗议活动。
民众:积极理解和沟通
但是远离政治和贸易的争端,两国民众却在搭建友好的桥梁。中国学生涌向美国大学,美国企业雇用中国员工,在中国的各个城市,美国年轻人随处可见。
乔纳森•莱文(Jonathon Levine)就是很好的例子,莱文失业后离开了纽约,拥有硕士学位的他很快在清华大学找到了一份工作——教授美国研究学。他说,“打压中国”并不能解决问题,外界需要克服恐惧。
“这不像100年前要去月球(那么困难),因为通讯将我们更加紧密地聚集在一起,”莱文说。
中国不是月亮,但在很多方面,却和美国有万里之遥。美国标榜民主,而中国是一党执政;美国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故乡,而中国则更强调计划经济;人权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美国奉行干预外国事务,而中国则比较保守,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说,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21世纪最典型最关键的一个,奥巴马将继续执政4年,他将与中国的下一任领导人成为未来的焦点——截然不同,但又同样重要。
福布斯:中国可能不是美国盟友,也不是敌人
(作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阿里·维内)
2013年1月20日后,美国总统在外交政策方面的各种挑战中,没有哪一件会比应对不断崛起的中国更加复杂和重要。中国是一个很快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国家,在30年内,它还将成为全世界军费支出最多的国家。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最近指出,“对付中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问题”。
认真审视指导中美关系最重要的讨论的基本框架十分重要。从表面上看,中国的崛起或许只是长期影响国际关系的现象——一个崛起的大国与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大国碰撞的最新例子,但这种解释所忽视的那些细微差别,即使不能说比它所反映的内涵更重要,至少也具有同等的意义。
首先,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相互作用,比之前崛起中的大国与主导大国的交锋要多得多。人们通常认为,美国经济的复兴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两国间密切的经济相互依赖性,中国的持续增长对美国也意义重大。因此,矛盾的一点是,每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竞争的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方的状况好坏。美国或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很快将被超越感到不满,但对中国目前放慢增长脚步表示幸灾乐祸却是错误的。毕竟正如《金融时报》所指出的,“步履蹒跚的美国经济”是中国经济放缓的“最显而易见的受害者”之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联系如此紧密,即使其国内生产或消费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也会对世界的另一头产生巨大影响”。
中国经济值得关注的另一点是:即使它在绝对意义上超过美国,其相对的人均水平也仍将很低。因此,《金融时报》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认为,中国的崛起挑战着“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富裕国家的观点……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既是更富裕的,也是更贫穷的”。
鉴于中美的相互依赖性,虽然两国间存在很多的摩擦点,但它们都承受不起成为彻底的敌人的后果,双方对这一点都看得很清楚。
此外,两国关系中的竞争并非只是意识形态竞争。双方的核心价值观当然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并不像“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民主与独裁”的口号所代表的那样巨大。相反,中国把国家资本主义与具有适应性的威权主义融合到一起。
与以往的崛起大国不同,中国并非一个扩张主义者。虽然中美发生军事冲突仍然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但这并非首要的担忧。最主要的担忧还是经济和外交。
中国至少在一个方面并非典型的崛起大国:它认为自己是一个归来的大国。它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亚太秩序的核心,周边国家曾纷纷前来朝贡。因此,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认为,中国领导人当中存在一种对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和潜在的全球霸主的真实而普遍”的判断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判断不仅仅反映了取代世界主导大国的可能性所带来的刺激作用。首先,它反映了一种纠正历史偏差的信念。美国人可能认为自己称霸世界是一个国际关系事实——毕竟美国在其历史近30%的时间里都是世界的主导大国——而中国人认为.这是不正常的、西方主导的后工业革命时期的顶点。其次,它反映了对中国终于可以一雪过去150多年来的耻辱的信心。
考虑到当前的趋势,中美关系最终最有可能出现的状态,既不是两败俱伤的冲突,也不是领导权从美国到中国的直接过渡,而是紧张而又多变的平衡。承认中国不太可能成为美国的盟友,不应成为给中国贴上敌人的标签的理由。随着中国在全球战略平衡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接近美国,抛弃这一主张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而强调这一点也就越来越有必要。
福布斯杂志:美修复对华关系应做三件事
既然美国大选已经过去,美国应该如何处理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关系?鉴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度逐渐增加,保持友好关系比关系紧张对美国更为有利。以下是美国培养良好关系的三种方式。
解决美国财政问题——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已连续四年超过1万亿美元,这一水平不但让美国企业高管紧张不安,也让寻求机会的中国投资人失去信心。
中国仍然是美国的主要债权国,持有1.15万亿美元的国债,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虽然就算赤字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也不太可能立即停止购买美国国债,但这一问题一定会让来自远东的投资人三思而行。
所以如果奥巴马还想让中国继续对美国投资,他将需要设法缩小国会分歧,让美国走上更加健康的财政道路。
与中国的新领导人交好——奥巴马总统开始第二任期之际,中国也将揭开新篇章。虽然美国总统对控制中国走怎样的道路无能为力,但奥巴马有机会与中国新领导人—起为两国关系设定基调。
停止释放混乱信号—一显然,中国想要扩大对美投资,但美国并不总是这么想。这只会给中国投资人释放混乱信号。
最近,中国看起来几乎成了美国的—个沙袋。也许奥巴马并不像罗姆尼那么强硬,但“中国威胁”的论调已经让中国人更加担心,美国将越来越疏远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华尔街日报:中美关系将面临再调整
(作者鲍勃·戴维斯基思·约翰逊)
获得连任的总统奥巴马将很快面临重塑美国最重要对外关系的挑战,在已经结束的选战中,中国被列为中心议题,而眼下北京也正在进行领导层更替。
中美新领导人会晤时各种棘手的问题和矛盾将摆在他们面前,如贸易争端、人权争议、美国转移战略重心在亚洲增强军事和外交影响力、中国在海洋争端中对邻国越来越强硬的态度等。
虽然存在种种矛盾,中国领导人还是祝贺奥巴马获胜。
预计奥巴马近期将前往柬埔寨参加东亚峰会,届时他可能有机会提前谈及第二个任期内的规划。
到目前为止,奥巴马与中国打交道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依赖的是贸易诉讼。美中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预计会持续下去。
美国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是美中间最重要的问题。奥巴马需要决定,他在增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方面想走多远,尤其是在涉及中国与美国的盟友和贸易伙伴日本就—组岛屿的主权归属发生争执时。
奥巴马把重点放在亚洲的做法在国内招致批评,既有人批评他在这方面做过了头,也有人批评他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波士顿学院的中国安全问题专家罗伯特·罗斯说,我们正在做两件事,一是向中国的国家安全发起挑战,二是煽动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没有任何一个大国会对破坏其国家安全的改变安之若素。
不过,巴克莱资本的分析师黄益平认为,经济联系的加深将让中美双方新上任的领导人没有理由无事生非。他说,我们必定会进入一个相互适应的时期,没有人愿意破坏双方间的经济关系。
美国《纽约时报》:中国欢迎奥巴马获胜,但希望与美国发展更平衡的关系
(作者简·珀莱兹)
分析人士称,由于奥巴马总统赢得连任、中国即将进行新一代领导人的权力交接,奥巴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将是为美国在亚洲地区找到合适的战略和经济定位,这个定位既能被自己的盟友们接受,同时又不疏远中国。
中国政府对奥巴马的获胜表示欢迎,但是欢迎中夹杂着一丝警告,认为美国应该成为一个更具合作精神的伙伴,因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但中国的财富和实力仍在不断增加。
奥巴马在一年前宣布的“重返”亚洲政策意味着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将有更多的海军和空军兵力重新部署在亚洲地区。中国认为,这种政策并不意味着伙伴关系,而是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敌意之举。
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战略研究学教授休·怀特说:“尽管每个亚洲国家都希望美国留下来.但它们只是希望美国留下来充当一种平衡的力量,而不是领导者。”
明年希拉里·克林顿卸任后,美国将迎来一位新国务卿。然而,美国是否有能力及意愿履行其在亚洲地区的承诺,目前还很难确定。
德国《商报》:中国崛起仍将继续 - 中国吸引力无可匹敌
(作者德国《经济周刊》前主编斯特凡·巴龙)
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吸引我们。也没有哪个国家引发的意见分歧如此之大。一些人怀疑中国想取代美国且未来甚至会统治世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国是一条纸龙,并不断预言它的经济将崩溃。
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国既不会很快统治世界,它的经济也不会崩溃。谁离开中国大都市的超现代化机场、豪华购物中心和五星级酒店,并深入中国内陆,谁就会看到这个大国还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中国目前虽然已经崛起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13亿人口仍有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30%。这意味着要为数亿人修建新房、学校、医院和道路。
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国内消费。目前,中国消费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快近一倍。这样一来,该国将越来越不依赖出口和欧美日益减少的需求。
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生产率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巨大潜力。
最后,它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财政和近3.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也就是说,它拥有刺激经济增长的巨大政策余地。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使自己适应中国的进一步崛起。我们不必对此感到紧张。相反,仅仅因为这也会给我们带来大量财富,我们就应该感到高兴。
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美好的一点是:我们相互依赖。中国很想让它的巨额美元投资别再贬值——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无论如何都会带来这种后果。如果欧洲继续深陷危机,中国就很难实现经济上的进一步崛起。
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让我们应该平静对待中国崛起:儒教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文化。它的最高价值观是和谐。因此中国人最喜欢通过协商解决冲突。他们认为的合适道路是中庸之道。此外,他们不用零和博弈思考问题。他们的思考方式是加总的、辩证的、整体的。
一切都表明,中国的(经济)崛起仍将继续,明天的世界将是中美共同强大的多极世界——如果我们欧洲人认识到这一时代特点并采取相应行动的话,这个多极世界上也将有一个强大的欧洲。那将是一个没有超级大国的世界,一个充满更多竞争的世界,一个更好的世界。
西媒:中国经济奇迹未结束
西班牙《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奇迹结束了吗?
(作者西班牙证券研究学院国际金融硕士导师、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娅·佩雷斯-塞雷索)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报告显示,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速度为7.4%,低于第二季度7.6%和第一季度8.1%的增长率,为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长率。不过国家统计局预计,凭借7.7%的平均增长率,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稳定增长,并且最后一个季度经济数据有改善迹象,因此当局对达到7.5%甚至7.8%年增长率的目标满怀信心。报告指出,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就业稳定将有助于经济复苏以及消费和投资增长。
尽管有这些积极信号,国际上仍有很多声音认为这些数字说明中国经济开始着陆,甚至是“硬着陆”。他们强调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对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和出口工业强劲发展基础之上的,中国政府发起的经济模式转变(推动内需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艰难过程。然而这些人似乎忘记了,为了促进经济模式转变,中国政府今年采取了两项措施:为出口企业减税(以稳定出口)和批准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外他们忘了经济模式转变似乎已经开始,服务业产值对
GDP的贡献相比上一年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这些事实即是证明。
还有人强调,地方政府2008年至2009年挥霍浪费留下大量债务将导致中国未来面对各种问题。另一些人指出,中国私企为了维持经营不得不申请高利息贷款,而国有企业则可以享受国有银行发放的补助贷款。这些人似乎忘了今年中国央行已经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有人指出,政府抑制房地产发展、调控主要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房价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些人似乎忘了从现在到2020年,为满足中国全部(包括中西部地区)住房需求需要新建住房1亿套,尤其需要建设大量保障性住房,因此中国离房地产过度建设还很远。
大多数声称中国经济将下滑的人似乎忘了,中国的范围远不止沿海城市,即使整体GDP增长率已经降至一位数,中国内陆城市经济依然保持着两位数增长。这些城市的居民最近几年不仅收入增长,而且开始大量消费外国产品。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更是让人期待,一旦经济共同体在2015年建成,加上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协定,中国边境地区经济将出现显著增长。更现实的观点应该是,在新兴市场即500多个中国四线、五线甚至六线城市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将继续创造财富、收入和消费不断增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