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官员财产申报公开,一直处于被持续关注的范畴。十八大代表俞正声和汪洋就财产申报制度的表态,成为网友的关注点,这源于对国家政治昌明的良苦用心与不懈期待。
焦点热评一
没有公示将失公众监督作用
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执政党改革的视野。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财产申报法》正式列入立法规划,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启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指出,目前只有申报的环节,没有公示的环节。尽管申报日臻规范,但如果没有公开,则作用有限,因为“不公开,官员就没有压力。”汪玉凯列举,此前引发热议的“表哥”有那么多的名表,上报了吗?拥有21套房产的“房叔”在申报财产的时候却说只有两套。老百姓近些年来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官员外逃,资产流失,如果只有官员财产申请,没有公示,将丧失公众的监督作用,流于形式。
新提拔官员应该公开财产
汪玉凯指出,落实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的关键,是以宪法为基础的健全法律体系及其强力实施。中国尚未能严格、系统地建立这项制度,有各种原因,其中的一个症结在于,一些官员设阻以维护其私利。深化改革必须敢于触动某些官员的不法利益。因此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决心问题。最需要的是自上而下,需要的是顶层设计。
汪玉凯认为,经过实践检验,启动这项工作的切入点,应该是新提拔的官员。“从贪腐严重的领域开始我认为不公平不公正,应该从新提拔的官员开始,应该一视同仁向社会公开。”
公开官员财产能凝聚民心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报告论及反腐败时要求“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要做到这三点,汪玉凯认为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鉴于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人们对反腐的期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公开官员财产是能凝聚人心和形成改革共识的举措。“能唤起老百姓对改革的希望,燃起对改革的热情,这是最好的切入点。”汪玉凯说,推进这项改革对改善公众和政府的关系将起到重大作用。应该痛下决心,让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在未来一段时间取得实质性进展。
焦点热评二
新“两个凡是”彰显正确权力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建立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
北京市社科院科社所所长杨奎指出,新“两个凡是”的核心内涵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人民群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主体、动力主体、价值主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发展主体、发展目标。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能否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既是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另一方面,新“两个凡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理念。“权为谁授”、“政为谁执”、“利为谁谋”,是权力观的基本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官老爷”。因此,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按人民的意愿执好政、掌好权、用好权,真正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