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王芳教授将率团于11月21日到洛杉矶招聘人才。
招聘会将在USC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是:
时间:11月21日下午4-6点
地点:USC Taper Hall(THH)210
3501 Trousdale Pky, Los Angeles, CA 90089
北京化工大学招聘优秀人才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
学校共设有11个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3177人,全日制研究生 5579人(其中博士594人),高职生1169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5000余人,留学生286名;有教职工1672人,其中专任教师981人,正、副教授608人,两院院士9人(含双聘院士6人),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5人。
学校现有5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涵盖3个二级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校级跨学科研究中心,19个校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个校级研究所;近百个教学科研实验室。
大力引进海内外人才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学校学术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学校教学、科研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结合国家目前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的政策和机遇,北京化工大学诚挚欢迎海外学生学者加盟北化,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合作,共同促进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引进类别
(一)国家海外人才计划
1、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延揽海内外中青年学界精英,培养造就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带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而设立的专项计划。
招聘要求:在海外教学科研第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教授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学术造诣高深,在国际上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聘期三年,聘期内保证每年在受聘岗位工作2个月以上。
待遇条件: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5-10万元月薪,并将提供100-2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一定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及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条件,配备研究助手等待遇。
2、国家千人计划项目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1)千人计划长期项目
招聘要求:申报人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知名企业或金融机构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或掌握重要实验技能、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该批次申报截止日前6个月内。
待遇条件:除享受国家支付的10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外,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50-100万元年薪,并将提供200-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充足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及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条件,配备3名以上研究助手等待遇。
2)千人计划短期项目
招聘要求:申报人须系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术带头人;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岁;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知名企业或金融机构担任正教授或相当职务;从事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经济金融、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平,近5年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或获得国际重要科技奖项或掌握重要实验技能、科学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我校签订至少连续3 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正式工作合同,并明确合同期内工作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
待遇条件:学校将根据具体情况提供5-10万元月薪,并将提供100-2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一定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及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条件,配备研究助手等待遇。
3)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招聘要求:属自然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 周岁;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的,应在海外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5年以上;回国(来华)前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引进后全职在我校工作;是所从事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时间应在该批次申报截止日前6个月内。
待遇条件:聘为教授职务岗位,除国家支付的5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和100-3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外,学校将按照教授待遇支付薪酬,提供30万元以上生活补贴和100-3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并将提供充足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及研究所需的实验设备条件,配备2名以上研究助手等待遇。
(二)高层次杰出人才
“高层次杰出人才”计划是为了吸引和汇聚国内外的杰出人才,作为学校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学术骨干,促进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带动学校学科快速发展,开拓和引领新型和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凡达到相关要求的,学校将提供相应待遇,并按照国家规定解决配偶及子女的户口问题。
1、A类人才:本领域内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良好的学术声誉,具有担当我校学科支撑方向学科带头人的任职能力,年龄不超过50周岁(学科建设急需的可适当放宽),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或其他相当以上学术水平的学者。
待遇条件:入选者将被聘为学校特级职务岗位,解决配偶工作,并提供200-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150-300平方米以上办公和实验用房、2-3居室生活用房、3名以上研究助手编制等待遇。
2、B类人才:在本领域内取得突出的学术成绩,具有担当教授职务岗位、博士生导师和某学科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的任职能力和水平,拥有丰富的指导研究生或青年教师的经验,发展潜力巨大,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在未来5年内有望达到“长江”和“杰青”相当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以排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被SCI收录15篇以上(含)或影响因子之和超过50(工程技术类的影响因子之和超过35),或他引次数之和超过300,且在本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
待遇条件:入选者将被聘为正教授职务岗位,提供30万元以上生活补贴,100万以上科研启动经费、50-150平方米办公和实验用房、2居室周转生活用房或15万元左右租房补贴、1-2名研究助手编制等待遇。
3、C类人才:在本领域内取得优秀的学术成绩,具有担当副教授以上职务岗位的任职能力和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本人的教学或科研方向为学校教学和学科建设急需的学科方向,可以胜任现有学科或新型交叉学科某研究方向的带头人,应具有“北京市新星计划”入选者以上学术水平且有望在入校后2年内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以排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被SCI或SSCI收录10篇以上(含)且在本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以上,或影响因子之和超过35(工程技术类的影响因子之和超过25)或他引次数之和超过200。
待遇条件:入选者将被聘为副高级或正高级职务岗位,提供30万以上科研启动经费、结合团队建设情况提供相应办公和实验用房、1-2居室周转生活用房或10万元租房补贴等待遇。
特殊类型人才的条件待遇可面议。
(三)优秀青年后备人才
“优秀青年后备人才”计划是为了吸引和汇聚国内外优秀的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快速发展的平台,以满足学校青年人才后备梯队建设的需要。
招聘要求:年龄32岁以下,本、硕、博均毕业于国家“985工程”院校,师从本领域一流专家;或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部委直属“211工程”以上院校并具有1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或本科毕业于国家“211工程”以上院校并在国外一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对于英语、体育、财经、政法类专业方向候选人,其本科毕业院校的所属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的也符合要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6篇以上SCI论文,且有3篇以上发表在本学科领域顶级期刊上;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影响因子之和大于20或他引次数之和大于100,且有1篇以上发表在本学科领域顶级期刊上。
相关待遇:聘为校聘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合团队建设情况提供相应办公和实验用房,提供10-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及10万元左右租房补贴等待遇。
(四)青年教师
招聘要求:应届博士毕业或博士后出站,在相关科研领域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学科研究方向应符合相关招聘方向。
待遇:学校事业编制,聘任为讲师或助理研究员职务岗位解决北京户口,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发放工资及各类补贴。
(五)长期外籍专家
长期外籍专家指具有国外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并得到同行公认的学术成就,愿意在教学、科研及管理等方面与我校合作的外籍专业人员。一般需在我校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
凡达到相关要求的,学校将为其提供相应薪酬待遇,包括两部分:一是付给外籍专家本人的工资部分,二是提供给外籍专家的交通费、旅游补贴、住房或租房补贴,及按照国家规定购买的医疗保险等。另外,学校还为其每年提供一次国际往返旅费和来华人员团体综合保险。
鼓励和欢迎国外教授利用学术休假时间来我校从事合作研究。
二、专业方向需求
化学工程学院: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及其高效利用技术;高分子化工;海洋工程;医药技术;工业催化;能源化工;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环境科学;资源化工;环境工程;材料化工;生物化工;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流体力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性能碳纤维;金属材料环境劣化与保护;功能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先进纳米炭材料;复合材料加工工程;橡胶绿色化工程;功能橡胶复合材料加工工程;无机纳米材料加工工程与装备;功能膜材料加工工程与装备;高性能工程塑料加工工程;光聚合;可控聚合与新型大分子设计合成;聚合物自组装物理与化学;聚合物多层次结构与性能关系;聚合物分子模拟与表征;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及其交联化学。
机电工程学院:设备故障诊断及自愈调控;安全科学与技术;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精密注塑成型;先进制造技术,虚拟制造和装配;工程力学;化工过程机械;石油化工装备与技术。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先进与优化控制、建模与软测量、智能控制与神经网络、过程安全工程、系统仿真、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等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测试及容错机制、智能信息处理与嵌入式技术、信息安全、数字媒体与海量数据可视化等);软件工程(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软件测试、需求分析、计算智能及工程应用等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处理等方向)。
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含能源管理、化工安全管理、能源化工企业信息化、能源化工金融、化工供应链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预测-评价-决策-优化-对策理论与方法、信息系统与知识管理等方向);工商管理(含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会计学、市场营销、物流与运作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等方向);宏观经济与政策管理:含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低碳经济与政策管理、产业政策与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公共管理与政策、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资源环境政策与管理等方向。
理学院:化学及应用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应用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催化化学、材料化学);物理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光物理、微电子物理、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应用数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与统计、运筹与优化、信息科学、数据结构)。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基因药物与疗法;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化过程工程;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食品加工;食品安全与评价。
文法学院: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经济管理;公共政策;法学(宪法、行政法、法理学、刑法学);体育;中文(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心理教育教学及心理健康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英语。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联系方式
1、学校负责部门及联系方式
人才工作办公室
负责人:吴祥芝、刘广青 rencaiban@mail.buct.edu.cn
联系人:马 颖 0086-10-64435710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北京化工大学行政办公楼325室
邮编:100029
2、学院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化学工程学院
负责人:山 岚 64434775 shanl@mail.buct.edu.cn
联系人:李 颖 64434779 liying@mail.buct.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负责人:李齐方 64433585 liqf@mail.buct.edu.cn
联系人:赵 伟 64433854 zhaowei@mail.buct.edu.cn
机电工程学院
负责人:张 冰 64418684 zhangbing@mail.buct.edu.cn
联系人:马艳娥 64417994 maye@mail.buct.edu.cn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负责人:李 征 64434726 lizheng@mail.buct.edu.cn
联系人:黄 刚 64434726 huanggang@mail.buct.edu.cn
经济管理学院
负责人:余乐安 6443**** yelean@mail.buct.edu.cn
联系人:董晓巍 64434892 dongxw@mail.buct.edu.cn
理学院
负责人:李殿卿 64434899 lidq@mail.buct.edu.cn
联系人:马艳纯 64434898 mayc@mail.buct.edu.cn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负责人:张丽叶 64451781 lyzhang@mail.buct.edu.cn
联系人:刘艳辉 64459490 liuyh@mail.buct.edu.cn
文法学院
负责人:甫玉龙 64434759 fuyl@mail.buct.edu.cn
联系人:刘肖华 64434889 wfxy@mail.buct.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负责人:刘 玲 64436581 liuling@mail.buct.edu.cn
联系人:刘肖华 64434889 wfxy@mial.buc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