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大陆青少年体育健身陷入“死循环”
大陆青少年体育健身陷入“死循环”
作者:卢岩 | 2012/11/20 14:44:06 | 浏览:1296 | 评论:0

  “现在的学生身体素质太差,有的人连跑200米都坚持不下来,”身为北方某省会城市一所中学体育老师的李巩(化名)不无忧虑的说。

大陆青少年体育健身陷入“死循环”
资料图:青少年体质下降 67.9%的人认为责任在应试教育。

  日前,北京、武汉和西安等地多所高校被曝,在运动会中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长跑项目。而在18日的广州马拉松10公里跑比赛中,21岁的体育爱好者、大三学生陈杰在奋力冲过终点线后晕倒,送医不治。

  一位原马拉松国家集训队工作人员表示,实际上10公里跑的强度并不算大,尤其在广马这种以全民健身性质的赛事中,选手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来调整速度。他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大众对马拉松的认识不全面,同时也反映出长跑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的不普及。

  广州马拉松赛今年是首次举办。不到五天,两万个参赛名额就已经确定。这体现出公众对健身的重视和热情。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比赛中出现1517人次的头晕、不适和抽筋等现象。最为严重的是两名男选手在比赛中昏厥,心跳呼吸骤停。其中,陈杰不幸撒手人寰。

  马拉松赛场上的猝死并不鲜见。2008年上海马拉松,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李东方在参加长约22公里的半程赛时突然倒地,抢救无效身亡。青年猝死的悲剧和学生体质不断下滑的现实交织在一起,提醒着我们,中国青少年体育健身或许正在陷入“死循环”的困局。

  虽然官方举办的大型马拉松赛都有着严密的保障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意外发生。已经报名参加北京马拉松半程赛的余明(化名)认为,参赛者的身体素质相当重要。由于参赛者大部分并非专业运动员,对长跑的艰苦认识不足,加之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一旦做不到量力而行,很容易发生悲剧。

  身为久坐的上班族,余明保持着业余时间锻炼的习惯,这也让他对长跑情有独钟。“感觉四公里多的迷你马拉松不太过瘾,希望跑跑半程、挑战一下自己,”他说,“但比赛时会看情况,能坚持就坚持,不能坚持也不会勉强。”

  并不是所有人都热衷于此。余明有几分无奈地透露,他曾邀请一位老友参加北京迷你马拉松,但被断然拒绝:“好容易休息个周末,就让我睡个懒觉吧”。健康对于人生的作用固然无须赘述,但在如今高强度、大压力的环境下,对很多忙碌于谋生和发展的年轻人来讲,能够踏踏实实的“睡个懒觉”,虽然短视,却显得更实用。

  与上班族的“恶性循环”相比,校园体育的萎缩也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除了多所大学取消长跑项目以外,多地中小学生体育课或体育考试中的长跑的前景也并不乐观。它只是一个缩影,折射的是体育教育“学生怕、家长怕、学校怕”的尴尬困境。

  有媒体调查显示,新一代学生怕累、怕吃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体育活动中,“愿意参加长跑锻炼”的仅占三成多。而在仍以应试为主导的教育价值体系里,体育最终不得不面临边缘化的境地。况且,学校在体育教育上的缺位,除了体育教学标准的降低和对学生的过度保护之外,还有更多不便言说的苦衷。

  80年代生人的余明回忆着自己的少年时光。“那时候学校体育运动很普遍,即便有磕磕碰碰也正常。大不了家长把孩子带去医院看病,没有人会苛责学校,”他说,“现在的孩子都太过娇惯,自身体质偏弱不说,如果出了些问题,家长也会和学校纠缠不清。”

  在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多年的中国,孩子成为许多家庭唯一的关注点。如果因为参加体育锻炼而受伤甚至死亡,家长态度之激烈也是人之常情。而在运动带来偶发的死伤事件中,校方由于没有尽到告知义务或者相应救护职责,或是尽到职责然而不为家长所认同,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是巨大的。

  这种高额索赔如同恶性传染病,令校方恐慌。部分学校选择了极端的做法,取消全部具有危险性的教学项目。这种做法确实不妥,然而在纠纷解决机制并不健全的当下,避险的人之常情无法过多责怪,又岂是一句简单的“推脱责任”就能解释清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家长和学生达成了新的“默契”,然而代价则是孩子们的健康,以及被系成了一个“死疙瘩”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体育老师李巩叹息着他的职业所面临的困境。“但谁又愿意多事呢,”他无奈地说。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上海比北京文明,但不及北京有文化 2024-11-06 [293]
破“四唯”、“五唯”后,评职称变简单了吗? 2024-11-06 [271]
新中国75年出国留学大事记(1949年-2024年) 2024-10-06 [915]
现存的国自然基金申请书的歪风邪气有哪些? 2024-09-22 [302]
35岁副教授:科研没劲,不如当官 2024-08-27 [529]
被“双开”的李佩霞, 揭开了女官员群体的一个内幕 2024-08-25 [488]
中国最早的人是谁?云南元谋人?北京人?其实都不是!因为专家说...! 2024-08-20 [625]
大学生最佳就业城市排行榜出炉,杭州排第三,南京排第八,第一名真的实至名归! 2024-08-21 [607]
被官媒点名批评的4所大学,毕业证形同废纸,每年大量学生被坑! 2024-08-18 [288]
高校每次改革从不触碰行政人员,只拿教师开刀! 2024-08-18 [303]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