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腐败势力盘根错节,不仅政府威信遭损,国家稳定亦遭威胁。因此,反腐决定着政权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共十八大刚刚落下帷幕不久,民间就已感到习李新政的新气象——其中“反腐提速”无疑是公众感受最真切的一点——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从其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并立案调查仅隔63小时;黑龙江双城市有关部门得知女记者实名举报人大代表后次日就成立调查组。一连串干净利落的动作,让公众感到新一届中共领导层反腐的决心之大、执行力度之强。
此外,高层饱含忧患意识的反腐言论也让民间颇受鼓舞。习近平在履新演讲中直言不讳的提出了执政党面临的危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而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平实言语,则让公众看到了中共最高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决心和信心。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则将反腐问题上升到执政党存亡的高度——他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 我们要警醒啊!”
习李新政从反腐开始,不仅决心很大,而且多管齐下:
其一,官民合力反腐败
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这一反腐思路源自中共之历史传统,而且非常契合当今的民众呼声。大陆网民拍手称快的微博反腐雷政富事件,就是官方与民众合力的成果。大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就此指出,体制内的反腐监督必须在微博的刺激下与其开展竞争。体制内的反腐量远大于微博的贡献,但以往的体制内反腐缺乏透明度,抓出了贪官却不向公众透露细节,从而大大削弱了体制反腐的公信力。微博反腐则完全是大众的、公开的,充满了生动细节。
其二,以法治与制度创新反腐败
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表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再加上包括俞正声、汪洋等中共高层在不同场合下论及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有理由相信,习李新政中的反腐核心内容,将以法律与制度建设为核心。
其三,向改革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众所周知,腐败之所以滋生,是由于公权力对经济事务有过多干预,政府官员有足够多的寻租空间。那么,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服务型政府;则会使腐败滋生的土壤得到有效遏制,可收釜底抽薪之功。
政府腐败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亦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腐败势力盘根错节,不仅政府威信遭损,国家稳定亦遭威胁。因此,反腐决定着政权生死存亡,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期待,习李体制的反腐攻势,不仅要轰轰烈烈,还要持久彻底,这样才能立威于世,取信于民。
习近平新政 须“以民为天”
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失。中共只有继续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维持其执政的合法性,才能达成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
随着中共十八大落幕,举世瞩目的中共权力交接顺利完成,新一届领导层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被持续处在信息饥渴中的海内外舆论无限放大,成为外界解读这个新兴大国领导风格、治理风格的观察样本。
有一个变化是,从15日中共新领导层7常委的甫一亮相,到17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一次集体学习,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两次讲话,都释放出同一种让民众感到温暖的信号:中国最高政坛上吹起“一股亲民的清风”,“人民”二字格外地被赋予至高的地位,一如91年前中共诞生之初对“人民群众”的倚重一样。
“人民”、“群众”均为东方世界的特色用语,其意思等同于西方世界的“民众”。“民众”是个被西方政治家用滥了的词汇,但在习惯强调国家整体利益、国家整体目标高于一切的国度,“人民”在现实语境中却不免有被弱化、消隐、忽略的情形。
此番“人民”的彰显,自然引人注目。 据大陆媒体统计,15日习近平的“就职演说”,短短18分钟里,有19次提到“人民”,尤为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在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经初步统计,习近平累计提到“人民”、“群众”近60次,重申中共“紧紧依靠人民”才有了今天,并要求“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简单的语词统计似乎难以严谨地证明结论,但若同时考察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领导层的从政路线图、统观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以来的一系列公开讲话,并结合中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成长壮大史,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何“人民”对中共执政如此重要,为何政治话语里重新强化“人民”的价值。
新领导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都曾在基层岗位历练,与人民群众有过“亲密接触”,对人民怀有特殊的感情,深谙民间之疾苦。以习近平来说,上世纪60年代末,年仅15岁就到延安农村插队,一待就是7年;80年代初,29岁的习近平离开中央的岗位,到河北县城“下基层”3年;那些经年难忘的基层亲身经历,成为其执政为民的感情基础。
自2007年底习近平掌管中央党校后,每年的春、秋季开学典礼上,都要例行给学员们讲话。历次讲话主题虽然不一,但不管是谈调研还是讲党建,往往少不了谈人民,谈群众。2010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一句“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的朴素之语,形象传达出了他一以贯之的执政为民的政治理想。
如果将“人民”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视野里考察,这两个字无疑是中共执政的合法性之源。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中共的胜利。无可否认的是,近来官员贪腐、懈怠、官僚等现象,加上贫富差距扩大,使得社会矛盾激化,民众怨气上升。
习近平的“人民说”、新一届领导层务实、亲民的新气息,结合十八大报告——中共为下一个五至十年绘制的政治纲领——所设立的各项具体的改革目标,激励了社会信心,鼓舞了社会情绪,举国上下凝聚起了建设“美丽中国”、“小康社会”的共识。人心齐,泰山移。这股国家建设中的“正能量” ,是大国最宝贵的精神资源。
然而,精神资源要持续发挥效力,也必须得到实际作为、现实改观的不断反馈与强化。新一届领导层带领下的中共,若要真正赢得人民的认可,除了思想上、话语上对“人民”重视,更要在接下来的施政过程中将“执政为民”付诸实践,做到有落实、有突破。说到底,十几亿人民真正在乎的,远不是执政党“能做什么”,而是“做了什么”,毕竟“没有落实,一切都是零”。
可以说,“以民为大、以民为天”,正是十八大精神的一个基本核心。最值得中共官员领会的是,如何履行习近平总结的“七个更”——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并杜绝“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导致社会不公的、令人民深恶痛绝的问题。“你把人民牢记心间,人民把你举过头顶”。民意不可违,民心不可失。中共只有继续赢得人民的支持,才能维持其执政的合法性,才能达成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