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歐巴馬總統前往東南亞訪問並出席高峰會的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在接到以巴衝突升高的警訊後,即刻飛往中東,不再理會下面的行程。
這次東南亞之行是美國高層計畫已久的行程。訪問的國家包括緬甸,泰國和柬埔寨,都是位居中國後院而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是典型的[挖牆角]之行。總統親自出馬,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可以說是進行已久的美國在亞洲[圍堵中國]堤壩工程的最後[合龍]之舉。
然而在這樣重要的訪問途中,身為[圍堵中國]政策的主要設計者與執行者的國務卿希拉蕊,竟然飛身而走,趕赴另外一場Party,這是甚麼道理呢?
很顯然地,另外一邊發生的事情,在美國政府的認知裡是更為重要的。長久以來,以色列人過得好不好,已成為美國的[核心利益],而不是美國人過得好不好。如今中東有事,國務卿自然飛奔而去,留下張口結舌的東南亞小朋友。
[圍堵中國]政策的漏洞有兩個。第一是,美國的軍事優勢能維持多久?美國能在亞太居於絕對的軍事優勢,那是長期國防力量發展與累積的結果。如今面臨未來國防預算的大幅削減,而中國在危機意識下被迫努力迎頭趕上。專家預測,中國在2016年就可能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防力量是錢堆積出來的,美國的軍事獨霸地位若不能維持,[圍堵中國]的政策自然也就走不下去了。
第二是,即使在現今的軍事優勢下,美國有能力應付亞洲大陸東西兩側同時爆發的危機嗎?歐巴馬政府所以敢把百分之六十的海空軍力量部署在西太平洋,那是因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開始撤軍後,美國在中東採取[有限介入]的政策。美國以為從此不需要在中東地區勞師動眾了,所以開始在亞洲大陸的另一邊尋找敵人。但是是否[有限介入]恐怕是由不得你的,以色列與伊朗相互叫罵,與哈瑪斯相互恐怖攻擊,東起波斯灣西至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幾十個火藥庫隨時都可能爆炸,美國與以色列是生死之交,為了維護[核心利益],隨時都可能被拖下水,打一場不可預期的大規模戰爭。到時候又要從東亞抽調兵力嗎?
希拉蕊可以飛奔而去,在幾個小時內就到達中東,但美國的海空軍部隊卻沒有辦法。光是這次的以巴戰爭危機,就足以讓美國重新思考把軍事重心壓在西太平洋的政策是否明智。
美國曾經強力介入越戰,但最後卻抽腿而去,任由越南陷落。美國的[為德不卒],亞洲人記憶猶新。望著希拉蕊飛奔而去的背影,東南亞國家又會有怎樣的領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