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發現,青少年如果每天早上缺乏適度的光照,就不能重新設定人體自然生物睡眠鐘,這可能是造成青少年睡眠失常的原因之一。
紐約州Rensselaer科技學院的研究報告說,青少年每天應該睡眠9個小時,但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經常很晚才入睡,早晨又得費很大勁才能醒來去上學。人在青春期時睡眠的模式開始改變,原因有多種,如荷爾蒙改變,課業負擔變重,交友增多等。
報告說,研究人員讓11名學生從醒來到學校放學期間,戴上橘色護目眼鏡,這種眼鏡可阻斷短波長的「藍光」,但正常視物需要的其他波長的光線則可以進入眼睛。阻擋「藍光」5天之後,這些學生的人體生物鐘便被擾亂,褪黑激素在晚間分泌的高峰時間被推遲了約半小時。褪黑激素功能是導人入眠。
Rensselaer科技學院光線研究中心研究項目的領導人費格羅說,青少年天亮前步行去巴士站,或成天在窗戶很少的學校裡,也會受到相同的干擾,因為日光是短波長光的最佳光源。他說:「早晨的光線對青少年有益。」
睡眠實驗室的研究曾發現,光線對人體生物鐘在24小時內的影響,可能與青少年的睡眠問題有關,費格羅領導的研究,是首次在現實世界中對這一發現加以驗證的第一步。他們的研究報告發表在16日出版的《神經內分泌學通訊(Neuroendocrinology Letters)》月刊上。
此次研究是小規模的,沒有追蹤學生的睡眠狀況。褪黑激素在晚間大量分泌的時間通常在睡眠前兩小時,它僅是睡眠發生變化的一個早期跡象。
雖然研究只屬初步,但專家認為研究很成功,應吸引更多人去研究每日的光照問題,而不僅僅局限在對早晨光線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