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情報會議」的二○三○年全球趨勢報告中,列出全球四大趨勢:個人權力增加、全球權力分散、人口老化及都市化,糧食、水和能源成為核心議題。在人口老化部分,報告中提到,台灣將在二○三○年之前,進入年齡中位數高於四十五歲、類似目前日本和德國的情況,而這些人口老化國家未來可能經濟生產力下降且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減緩或停滯。
‧個人權力增加
由於貧窮減少、全球中產階級人數大幅成長,再加上教育更普及、醫療照顧日佳,未來十五到廿年間,個人將獲得更多權力且參與決策的程度將大幅提高。有史以來頭一次,世界大多數人口並非赤貧,中產階級成為多數國家中享有最重要社會及經濟勢力的一群。
這是四大趨勢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為個人獲得更多權力,全球經濟就愈能擴展、開發中國家就愈能快速成長,且許多人能廣泛利用新的傳播及製造科技,解決許多全球性挑戰。
‧全球權力分散
二○三○年之前,就GDP、人口規模、軍事支出及科技投資來看,亞洲將超過北美洲和歐洲的總和,躍居全球強權。中國大陸將在二○三○年之前的幾年就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而全球經濟的健全與否,將主要繫於開發中國家的表現。
除了大陸、印度和巴西,下列國家對全球經濟尤其重要:哥倫比亞、印尼、奈及利亞、南非和土耳其。而歐洲、日本和俄羅斯的經濟,則很可能持續緩慢衰退。
‧人口老化及都市化
世界總人口可能將從今年的七十一億,成長為二○三○年的八十三億人,但四項人口趨勢將大致決定多數國家的政經狀況:老化、少子化、移民、都市化。老化的國家在維持生活水準上,將面臨艱困的挑戰。對專技人才和低階勞力的需求,則將引發全球人口外移。
‧糧食、水和能源成為核心議題
由於全球人口增加和中產階級的消費型態,估計未來對糧食、水及能源的需求將分別增加百分之卅五、四十和五十。多項氣候變遷分析指出,目前的異常氣候型態會加劇,使得糧食、水及能源更是難得。
美國在退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可望達成能源自主的目標,並藉由減少進口原油而平衡貿易、加速經濟成長。
報告說,綜合上述趨勢,到了二○三○年,美國將不再是唯一掌握霸權的國家,屆時能夠在多極世界中以聯盟和非正式網絡來運作的國家,才是未來的強權。這種局面大致扭轉了西方國家自一七五○年以來的躍升之勢,重建亞洲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且無論是在國際上或各國國內,都迎來了一個「民主化」的嶄新時代。
中國經濟 2030年超越美國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10日公布「2030年全球趨勢:改變的世界」(Global Trends 2030:Alternative Worlds)報告指出,不到20年,中國經濟可能在2030年超越美國;亞洲力量將超過北美和歐洲的總和;美國在2030年將維持其超級強權的地位,領導全球,但影響力比起上世紀大不如前。
國家情報委員會在這個166頁的報告中,分析目前的趨勢在未來15至20年造成世界的發展,並選在美國新總統和政府就職之前公布,該委員會主席柯姆說,報告並非在預測未來,而是提供將來可能發展的框架,和刺激決策者的「策略性思考」。
報告指出,儘管中國的經濟力量強大,但在未來20年,美國仍將在軍事、經濟和政治等方面,在等級相當的國家中維持領先地位,因為美國是唯一能組織聯盟,和動員各方致力對抗全球挑戰的國家。
全國情報委員會顧問布羅斯在對媒體的簡報中說:「中國在全球的程度上,不可能取代美國,做為最大的經濟力量是很重要,但最大經濟力量不必然會成為超級強權。中國承認它不能扮演組織跨越區域和國家界線的角色。」
報告說,全球經濟的健全將與發展中世界,而非傳統西方的進步有關,身為世界最大經濟力量的中國,預期仍將領先印度,但到2030年差距將消除,中國的經濟放緩後,印度的經濟快速成長,到2030年印度經濟力量將有如今天的中國,而中國的8%至10%成長率將是一個遙遠的記憶。
報告分析說,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對美國的領導地位可能感到矛盾和憤懣,但這些國家傾向在聯合國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等國際組織發揮影響力。
報告認為,無論如何,多國快速崛起,將使單一國家主導國際政治的時代結束,1945年開啟的美國躍升世紀,影響力快速減弱。但即使中國大陸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在任何局勢下,都沒有國家可成為美國般的軍事強權。
報告預料,崛起的亞洲國家和中國將持續壯大,當企業、創意和資金繼續由已發展地區轉向發展中地區,科技重鎮將由西方轉至東方,北方移向南方。
報告認為,如果美中兩國維持穩定關係,全球經濟規模將加倍達到132兆元,屆時全球都將受惠。但經濟危機、疾病、區域衝突和劇烈氣候變化,可能改變正面預測。
報告強調,看不到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其他預料的可能正面事件包括:一個民主的中國或一個改革的伊朗,將使全球的穩定性增加;美國的頁岩天然氣開採,將使美國能源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