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对修改国籍作出回应称:“要不是为了在香港上市,谁愿意放着中国公民不当而当岛民呢?”从一般原则上说,张兰这番话似乎没有多少道理。
俏江南公司董事长、著名女企业家张兰最近因为放弃中国国籍成了一个“外国人”,受到中国国内舆论的广泛质疑。日前,张兰对此作出了回应,她说:“要不是为了在香港上市,谁愿意放着中国公民不当而当岛民呢?”
从一般原则上说,张兰这番话似乎没有多少道理。俏江南作为一个中国企业,自然有权利申请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事实上俏江南早在2011年3月就向发审委提出了A股上市申请。
相反,由于A股市场目前还只向国内企业上市,张兰入籍国外后,不再是中国公民,那么她掌管的俏江南的企业性质就起了变化,其在A股上市反而平添阻力。
同时,香港市场已经实现高度开放,任何国家的企业,只要符合其条件,都可以到那里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国籍并不在港交所的审核范围,事实上俏江南已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在港上市基本已成定局,但与她更改国籍没有任何关系。因此,简单地说,张兰的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但是,俏江南寻求在A股市场上市而未能成功,张兰为此而更改国籍,自然又有她的实际考虑。这是因为,当俏江南寻求境外上市时,它又遇到了中国对民营企业境外上市所设置的政策限制。
按照商务部等六部委2006年发布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暂行规定》,境内公司、企业或自然人,以其在境外合法设立或控制的公司名义,并购与其有关联关系的境内公司,应报商务部审批。
因此,俏江南要寻求香港上市,还需要面对商务部这个“婆婆”。而张兰作为俏江南的掌门人,一旦成为外国人,就可以外资企业的身份绕开国内的审批。由此可见,张兰为上市而更改国籍,也有她的道理所在。
一个民营企业为了达成上市目标,居然需要企业家更改国籍,这显示出国内企业在A股上市所遭遇的实际困境。目前,A股市场的IPO尽管号称已经实行“市场化”,但企业仍然必须向发审委提出申请并接受其审核。
而且,发审委在审核中还必须考虑到企业所属的产业是否符合国家所鼓励的方向,像俏江南这样的餐饮企业,明显不属于国家鼓励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审委很难对它有太多热情。
按理来说,俏江南是否应该上市,在“市场化”的机制下,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来检验,即使企业的经营情况不理想,市场也可以在股价上反映出来。但是,在张兰申请A股IPO的整个过程中,市场完全没有发挥作用,而是权力作出了判决,这对俏江南来说未免有点委屈。
那么,按照一些人士反复鼓吹的,结束发审制度,将目前的IPO改为注册制行不行呢?答案显然不是完全肯定的。目前实行的审核制,虽然否决了不少上会公司,但就其获准上市的公司来说,已经压得A股市场喘不过气来。
如果改为注册制,不仅那些被发审委否决的申请企业都会如愿进入市场,而且更多的本来慑于发审委的审核而没有IPO设想的企业也会想着法子挤进市场。那么,一个可以设想的情景是,A股市场一定会出现比我们已经看到的现实更可怕的情景,市场出现崩盘也并非不可能,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想让市场回归到正常轨道将面临很大困难。
不管目前的审核制有多少不足之处,明目张胆的造假者毕竟不敢去敲发审委的门,而一旦改为注册制,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诚信的国度,造假者一定会如过江之鲫涌向市场,席卷投资者的血汗钱,这样的改革成本是付不起的。
审核制的存在,有可能会对一些企业的IPO错杀,使得像张兰这样的人饮恨改籍。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A股市场还很稚嫩,不能和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境外成熟市场简单类比,它还不具备满足任何一家企业IPO的条件,哪怕这些IPO都是正当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只能对这种情况一筹莫展,没有改革的任何可能性。从张兰更改国籍这件事可以看出,商务部等六部委6年前发布的那个“暂行规定”就有修改的必要,政策面上应该给国内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A股市场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而没有必要为其设置过多的限制,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的融资上市需求,并且推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A股市场的压力,以减少供应来给A股市场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