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张庭宾:防范城镇化的副作用
2012/12/13 14:32:58 | 浏览:1532 | 评论:0

“城镇化”成为当下中国最热的词

  推进城镇化的好处显而易见。它可以将一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来,按照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2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测算,如果以常住人口计,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约50%,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城市(镇)化率一般水平的80%,则中国仍可以向城镇转移人口3.9亿人。如果以人均1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而言,以每平方米3000元的居住和公共配套成本来测算,可拉动17.5万亿元的基建,这还没有将开发商的利润算进去。如果再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有测算称10年将推动40万亿元的投资,也并非天方夜谭。

  城镇化的另一个好处是,其操作较为轻车熟路,阻力较小。在多年的城市化运作之后,以政府为投资主体、以土地招拍挂及房地产为主要开发模式,是地方政府所熟悉也乐意推进的;房地产商乐于跟进,可将房地产开发由一二三线城市向四五线小城镇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镇,为农村土地的兼并重组创造了条件,也是一直以来呼吁土地流转者所希望看到的。

  然而,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对于城镇化具体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弊端,决策层也应有清醒的认识,以趋利避害。笔者以为以下操作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妥善解决:

  第一,城镇化的投资从哪里来?此前城市化的投资有几个源头:1.中国把握了世界工厂机遇,各国投资中国制造,形成了巨大的投资来源;2.确定市场经济,鼓励私有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滚动发展积累的财富加以投资;3.土地招拍挂制度推高了土地价格,房地产商预售卖房从城市居民手中取得积累的国民财富,并向商业银行借款投资;4.在2008年底以来的救市大投资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向国开行和商业银行借了大量款项投资。

  但现在城镇化的融资相比之下要困难得多:1.全球经济一体化正进入反向周期,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推动TPP寻求对中国进口替代,以及贸易保护壁垒增加,国际贸易成本大增,国际投资正在逆转;2.自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35%,土地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各种税费大幅上涨,加上贸易壁垒增加,外需下降,中国民营经济正面临30年来最大的生存危机;3.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财富积累非常有限,即使继续采取土地招拍挂制度,他们也很难支付得起高房价,况且他们在农村原来有住房;4.经过前一轮的4万亿元救市,地方融资平台已经债台高垒,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普遍不低于70%,据财政部专家贾康2011年10月披露,当时已有近20%的市级政府和3%的县级政府负债率超过100%。

  第二,如果让县乡政府官员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会不会造成县乡行政权力扩张,激化与村级组织和村民的矛盾?如果城镇化是以提供更好的就业、医疗、教育和生活环境,使得农民能够切实感受到居住在城镇的幸福感,让农民自由选择是否迁徙到城镇,这样的城镇化肯定是好事。但值得疑虑的是,在县乡政府没有足够投资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情况下,在城镇不能提供更有效就业岗位的情况下,县乡的城镇化相当可能演化为简单粗暴的强制行为,比如强行圈赶农民进入城镇,或者取消农村的小学、强迫进城农民接受高价房等。假如这一矛盾没法得到缓冲,一旦爆发将非常尖锐。

  第三,如果城镇化将农民引入城镇,如何保障农业生产不受影响?如何保证不演绎出私有大农庄,进一步扩大农村的贫富差距?大量农民失地进入城市,如何保证其不成为无业盲流,使得中国堕入拉美化陷阱?

  在农村分田到户30年后,其副作用也正日益明显:农田基本建设大多荒废,农业靠天吃饭愈加严重,更不要说集约化和高科技绿色农业了。而如果实现集约农业,现在有两条截然相悖的思路:一条是建立私有大农庄的思路,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进而实现集约;二是建立股份制的集体农庄,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也可作为雇工获得劳动收入。私有大农庄就是拉美国家曾经走过的路,结果导致了农村的严重贫富分化,大量的农民被迫流入城镇,在贫民窟艰难求生。后者是本人认为中国应该走的道路,它可以和村长直选制度相辅相成,成为中国农村再组织化的重要内容。

  简言之,要想成功推进城镇化,使城镇化形成良性循环,就需要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调研,找到具体可操作的举措,避免其弊端。否则,不仅预设目标无法达成,更可能导致矛盾丛生。

  进一步来说,寻求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动力,改革的确是最大的红利,而这个改革要从现实最显著的问题入手:1.既得利益不断扩张,占用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多;2.土地矿产资源的收益应通过改革对全民进行更合理分配;3.金融、教育、医疗还存在垄断,成本很高、效率低下,应当向市场开放;4.交易所必须打破官本位,回归真正的市场本位,从而使之成为真正提升生产力、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动机。

  一言以蔽之,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固然是一个选项,但真正竞争力的再造,必须靠上述改革攻坚。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再造一个中国——河南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报告 2025-08-01 [69]
啤酒里加“伟哥”,赤裸裸挑战食品安全底线 2025-08-01 [118]
人民日报1984年特等奖社论《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刊发的台前幕后 2025-07-23 [312]
当越来越多的「她们」选择不结婚 2025-07-18 [444]
《中国新闻周刊》提出第四代大学正在崛起这一论述,是基于高等教育领域和整个社会出现的哪些新变化? 2025-07-03 [832]
中国消费与科技的冰火之歌 2025-06-03 [1623]
魏建军的三重拷问:中国汽车产业如何不迷失? 2025-05-28 [1472]
从一件产品,看中国制造的现状 2025-05-22 [1581]
四川大学撤下了自己的颜面 2025-05-22 [1498]
快乐退休指南 2025-05-19 [164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