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提供方便工作与生活的“硬环境”建设,还应加大“软环境”建设。
大陆近日下发《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规定持有中国永久居留证(绿卡)的外籍人员,在中国除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与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覆盖就业、居留、通关、投资、职称、子女教育、社保、购房、旅行、驾照等方面。
办法首次具体明确了持有“绿卡”的外国人所享有的权利,赋予了这一群体“准公民”的身份。大陆2004年出台的“绿卡”制度只是对如何获得“绿卡”作出规定,对获得“绿卡”者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都有哪些权利却付之阙如,该办法的出台无疑是在时隔8年后的填补空白。而此次办法将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子女教育予以明确,无疑解决了“洋专家” 们的后顾之忧,是吸引更多外籍高层次人才赴华并留住他们的重要举措。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应当看到,大陆的人才引进工作相对落后很多。近年来“千人计划”红红火火,而以能长久留住人才的“绿卡”制度而言,目前美国每年会发放100多万张绿卡,而中国年均发放量仅为248张,截至2011年底,仅4700多名外籍人士持有中国绿卡,差距之大不言而喻。这与综合国力有关,大陆应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一方面,提供方便工作与生活的“硬环境”建设。此次出台的明确“绿卡”待遇办法,就是在这一方面对症下药。而“绿卡”人才还会面临种种“中国式问题”,举凡计划生育、劳教、拆迁等,又该怎么办,在今后各相应部门制定具体细则时就应予以明确。
另一方面,应加大“软环境”建设。外国人赴华,无论是海归抑或华人,最重要的还是面临着不同的文化、体制冲突,以“绿卡”相应的“高层次人才”领域而言,外国专家对所处的学术界、社会风气的抱怨与不满已是屡见不鲜,愤而出走的也不乏其人。在中共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与外国专家座谈时,有洋专家就直言应“提供良好的体制和学术环境”。
因此,对于积极引进人才的大陆而言,就应在相应的科技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下大功夫,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之下,作出改革,以能激励人才、产生创新的制度,真正引进并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