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移民与美国实力
作者:Joseph S. Nye | 2012/12/19 13:36:15 | 浏览:1618 | 评论:0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除了少部分土著,所有美国人原本都来自其他地方,即使是新来移民也可以在美国经济和政治舞台出人头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以“移民同胞”来称呼美国革命女儿会(Daughters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该团体以祖先很早便来到美国自豪。

  但是,近几年来,美国政治出现了强烈的反移民倾向,这课题也在2012年共和党总统提名宣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过,奥巴马的连任显示了拉丁裔选民的强大力量,他们以3比1的绝对多数,投票反对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亚裔美国人也是如此。

  结果,一些共和党知名政治人物开始敦促该党反思其反移民政策,而奥巴马也计划在第二个任期伊始,便将移民改革列入日程。成功的改革将是阻止美国实力衰落的重要一步。

  担心移民会对国民价值观和美国人身份认同感造成冲击并不是新鲜事。19世纪的“一无所知”(Know Nothing)运动便是建立在反对移民,特别是爱尔兰移民的基础上的。从1882年开始,中国人成为被排斥的对象。更严厉的1924年移民法,更是大大地减缓了后来40年的移民潮。

  20世纪是外国出生美国人比率最高的世纪,即1910年的14.7%。一个世纪后,据2010年人口普查,13%的美国人出生于海外。然而,尽管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却开始对移民抱有怀疑而不是认同的态度。众多民调都显示,多数或大多数人支持较少移民。经济衰退加剧了这一观点:2009年,一半美国公众支持减少移民,这个百分比在2008年只有39%。

  移民数量和移民来源,都造成移民会对美国文化造成影响的担忧。根据人口统计学家的说法,非西班牙裔白人到2050年将只占微弱多数。西班牙裔美国人将占人口的25%,非洲裔和亚裔美国人分别占14%和8%。

  但大众传播和市场力量,大力地激励对英语的掌握及一定程度的同化。现代媒体帮助新移民在到来前更好地了解新国家,这是100年前的移民享受不到的。事实上,大多数证据显示,最新的移民同化的速度一点都不亚于他们的先辈。

  太快引入移民是可以造成社会问题。但长期来看,移民可以增强美国的实力。据估计,目前至少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低于维持人口水平所需。未来,大部分发达国家都将面对人口短缺,但美国却是少数可能避免人口下降,维持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国家之一。

  比如,要维持现有人口规模,日本必须在未来50年,每年接收35万新移民。这对于这个向来对移民持敌视态度的国家来说十分困难。相反的,美国人口普查局预计,美国人口将在未来40年增加49%。

  目前,美国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国;50年后,美国大概仍将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这与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当几乎所有其他发达国家都将面临照顾老一代的日益沉重负担时,移民将有助于减轻美国的政策问题。

  此外,尽管研究显示,移民的短期经济效益相对较小,低技能工人也将因竞争而遭受打击,但高技移民对特定领域——和长期增长——却可以是十分重要的。美国专利申请数量和高技能人士签证申请数量有密切的正比关系。21世纪初,硅谷的四分之一技术企业,是中国和印度出生的工程师经营的,销售总额达178亿美元;在2005年,美国所有起步技术企业中,有四分之一是移民在前10年协助创立的。另外,移民及其子辈创立了2010年《财富》500强公司的近 40%。

  同样重要的,是移民对美国软实力的提升作用。人们愿意来美国这一事实,增强了美国的吸引力,移民能够往上爬,吸引了其他国家的人。美国是一块磁石,许多人可以想象自己成为美国人,部分原因是许多成功美国人看起来和他们很像。此外,移民及其家庭与祖国朋友之间的联系,也有助于传递关于美国的准确和正面信息。

  同样的,多种文化并存形成了与其他国家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开拓全球化时代美国人的视野和世界观。移民可以增强而不是削弱美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对中美两国有深切的了解,他认为中国不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引领21世纪的强国,其原因正是美国能够吸引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并将他们融入多元和具创造力的文化中。中国有更多的人口来发掘人才,但是,在李光耀看来,中国以自身为中心的文化,将导致其创造力不如美国。

  美国应该时刻铭记这一观点。如果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中成功地推行移民改革,那么他将在兑现维持美国实力的承诺上迈进一大步。

  (作者Joseph S. Nye是哈佛大学教授 约瑟夫·奈)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FDA CBER主任Peter Marks博士的辞职信(附:中英文版本) 2025-04-02 [11]
刘瑜:没来的请举手 2025-03-27 [92]
勒内 吉拉尔思想下的 JD 万斯与彼得 蒂尔 2025-03-27 [84]
Raymond Ro:一位上纽商学教授的非典型跨界 2025-03-18 [215]
威尔·杜兰特:文明倒退的七种征兆 2025-03-17 [274]
何清涟:大争之世,坚守理想但要尊重事实 ——回应德国驻新加坡大使方迪娜《坚守国际社会理念》 2025-03-14 [308]
[聚焦]赵晓:从俄乌争论看中国人的主流世界观 2025-03-10 [415]
孙立平:“五大寄生虫”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2025-03-07 [528]
许小年:经济还要下滑3到5年,将正面抗击三头灰犀牛 2025-03-07 [565]
吴菊生:【川普、泽连斯基及时代变迁】 2025-03-07 [485]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