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迅猛發展和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的處變不驚令世界刮目相看,也使很多人開始冀望中國能夠成為世界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引擎,但在17日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Weatherhead East Asia Institute) 舉行的中國經濟增長論壇上,與會的學者都對此表示了審慎的態度。
參加研討的包括哥大法學院中國法學研究中心主任雷伯曼(Benjamin Liebman)、法學院客座教授尼依(Owen Nee)、國際事務客座教授羅森(Daniel Rosen)以及商學院華裔教授魏尚進。
歐文表示他從70年代末期就開始往來於中美之間,切身感受到了中國經濟的騰飛,但雖然中國人現在開始富裕起來,於改革開放之初相比,中國對國外投資的 態度已經不再是一味的接納,很多新政策給國外投資帶來新的限制。而且中國物產越來越豐富,人民需求完全可以在國內滿足,所以不能指望中國人會在美國大量消費來幫助美國經濟恢復。
魏尚進則表示,中國這次在金融危機中僥倖脫身其實一大原因是中國的金融體系發展相對不完備,開放程度也低,沒有被美國經濟拖下水,所以中國不宜因此過度自信。同時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依靠技術和創新支撐的現代產業的轉化,以及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中國面臨的挑戰。
他也表示,最近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的做法並非輿政治相關,而是從經濟角度做出的預防措施。他說美元面臨貶值危險,目前中國減持美債是一種謹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