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郑永年:中国的体制改革已走到了哪一步?
2013/2/11 14:35:35 | 浏览:1995 | 评论:0

  中国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或者行政体制改革即将开始。要理解下一步可以做什么和怎么走,就首先需要理解机构改革已经走到了那一步?简单地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大体上说已经经历了两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自八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要向分权企业发展;第二阶段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到十八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建立大部制,建立监管型政府,也就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应当说,这两个阶段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配合经济改革和发展。

  第一阶段很漫长,主要是为了通过经济分权来建设一个适合于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体制同时担负着管理社会和经济的责任。市场经济意味着政府逐渐从直接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把经济领域的权力下放给经济的主体,即企业。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尽管八十年代所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取消掉了很多个直接参与和管理经济活动的行政部门,但很多地方政府仍然不愿意把经济权力下放给企业,而是自己牢牢把握经济权力。

  地方政府强大的经济权力促成了学术界所说的地方发展型政府(developmental state)的形成,地方政府各自互相竞争,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负面的影响是各地方搞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国家层面的市场的发展。在一些地方,产生了当时学者所说的“诸侯经济”。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向企业分权的改革主要发生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之后。向企业分权的高潮发生在朱镕基任总理期间。中国的国有企业到了九十年代初出现很多问题,如数量庞大、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等等。

  到1990年代中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形成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战略。在这个战略引导下,政府在组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同时,对中小企业实行中国式的“私有化”,即“民营化”。“放小”真正促成了政府向企业的分权。经过“放小”,地方政府只保留了少数一些地方国有企业。不过,“民营化”程度在不同地方是不同的。

  一些地方,“民营化”非常彻底,而另一些地方“民营化”进展并不大,迄今仍保留很多地方国有企业。同时,“抓大”战略也促成了中央国有企业的“法人化”和公司化,开启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功能不分的传统国有企业向真正的企业转型的过程。政府向企业分权的成功成为有效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前提。很简单,只有当政府真正从经济领域撤出来,企业才能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而政府的规模也才能真正减小。1998年,朱镕基主导的行政体制改革把中央部委减少到29个。政府退出直接的经济活动为下一步行政改革,也就是为建设规制型政府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94]
AI教父万万没想到,前女友用ChatGPT跟他闹分手 2025-09-15 [92]
男生给导师申请3块科研经费,被学校退回,导师:写个三块钱,这弄个鬼的... 2025-09-15 [132]
富过17代,这个中国名门望族把子孙全送哈佛 2025-09-15 [240]
薛澜:AI治理并非创新对立面或附属议题,需要回归到全球合作轨道 2025-09-11 [190]
《时代》周刊发布AI影响力100人名单,4位中国入选者有哪些共同的管理逻辑? 2025-09-11 [528]
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是内部结构转型的破局核心 2025-09-02 [2439]
黄奇帆的最新报告 2025-08-20 [1527]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状况怎样? 2025-08-21 [982]
哥大教授:美国的大学不扩招 2025-08-21 [819]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