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生物医学
关键字  范围   
 
波恩大学对β淀粉样蛋白新发现 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早期诊断
作者:郭洋 | 2013/4/3 8:54:54 | 浏览:2543 | 评论:0

  德国研究人员日前在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脑细胞内部发现了一种致病蛋白。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或有助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提早诊断与治疗。

  阿尔茨海默氏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出现异常蓄积,脑细胞受损,记忆力下降,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德国波恩大学28日发表声明说,该校研究人员与哥廷根大学研究人员在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脑神经细胞内部也发现了β淀粉样蛋白。

  “令人吃惊的是,在两个月大的患病实验鼠体内,这种β淀粉样蛋白不是在神经细胞外部蓄积,而是直接在细胞内蓄积,”研究人员库马尔说。

  研究人员还发现,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β淀粉样蛋白在神经细胞外部的蓄积逐渐增多,年龄超过12个月的患病实验鼠大脑内,β淀粉样蛋白主要蓄积在神经细胞外部。

  研究人员认为,β淀粉样蛋白在脑神经细胞内部的早期蓄积表明,在脑神经细胞外还未出现β淀粉样蛋白蓄积时,阿尔茨海默氏症就已经出现。这一发现或有助于提早诊断、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从而尽可能延缓病情恶化。

阿尔茨海默氏症将来可“预防接种”?(蓝建中)

日本研究人员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向患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实验鼠血管中注射一种基因物质,成功使得负责分解β淀粉样蛋白的基因在脑内发挥作用,实验鼠的病症得到明显改善。这使得将来有可能以接种疫苗的形式来预防这种常见疾病。

    一种名为脑啡肽酶的分解酶发挥着防止β淀粉样蛋白蓄积的功能,β淀粉样蛋白的蓄积被认为是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原因。但随着年龄增长,一些人负责生成脑啡肽酶的基因功能出现衰退,从而导致发病。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18日发表公报称,该所研究人员和长崎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将脑啡肽酶的基因植入一种无病原性病毒,并将其注射到患病实验鼠血管中。结果显示,这种基因只在实验鼠脑内产生作用,帮助形成脑啡肽酶,在其他器官中并无功用。研究发现,接受注射的实验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比其他患病实验鼠减少约30%,学习和记忆能力也恢复到与正常实验鼠相当的水平。

    这种基因注射疗法较一些脑神经疾病的基因疗法更简单易行,甚至将来有可能实现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预防接种”。相关论文已经刊登在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

相关栏目:『生物医学
3500亿美元投资 美国本土抗生素生产全面提速 2025-09-15 [139]
学历越高熬夜越危险,背后原因让打工人心碎 2025-09-15 [124]
3天不玩手机,你的大脑就能发生惊人的变化 2025-09-15 [125]
刚刚,英国造出地球从未有过的人造生命!38亿年进化史或被彻底改写 2025-09-02 [631]
麦卡锡报告《长寿科学赋能所有人健康生活》关注七个关键点 2025-09-02 [792]
中山大学研究发现:中国痴呆发病率飙升300%,超六成痴呆可预防 2025-09-02 [1114]
不以己悲 | 惊天预言:2045年,人类将实现永生! 2025-09-02 [807]
全球首款「代孕机器人」亮相 引爆争议 教会如何回应这场科技风暴? 2025-08-15 [1540]
认知刺激与音乐刺激:预防痴呆症的潜力 2025-08-13 [1659]
天津大学校友团队:实现人类与肠道工程菌远程“对话” 开辟肠道健康监测与疾病治疗新路径 2025-08-12 [1651]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日本政府《氢能利用进度表》 :美国《2016-2045年新兴科技趋势报告》 :天津工业大学“经纬英才”引进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国际青年学者论坛的邀请函 (10/31-11/1) :美国加大审查范围 北大多名美国留学生遭联邦调查局质询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