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 刘忠范:纳米小世界 人生大作为
“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 刘忠范:纳米小世界 人生大作为
2013/11/13 13:48:19 | 浏览:2268 | 评论:0

“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 刘忠范:纳米小世界 人生大作为

  提起入选“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刘忠范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沉甸甸的责任”。

  今年是刘忠范回国的第二十个年头,从“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首批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首批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的首批受聘者,到这次“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20年里,刘忠范赶上了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批”。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1993年,在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的刘忠范决定回国,彼时的中国尚处在科技腾飞的前夜,科研条件相对落后,“出去”的多,“回来”的少。他却认为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在国外做的只是研究,回到国内才是真正做事业。”

  带着导师送的60余箱实验仪器,刘忠范回到北大,在两间空房子里从零开始,既没经费,也没人员,就去工地、工厂找来沙子和锯末,动手搭起了防震台。每天第一个来实验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有时候工作到深夜,楼门已经关闭,只能翻大门回家。

  早在日本的时候,刘忠范就接触了纳米研究。1997年中国最早的纳米科技中心在北大成立,刘忠范从此与纳米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绝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纳米是什么,甚至有人打电话问他纳米贵不贵、产量有多高。今天,纳米已经成为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层出不穷的商品打上“纳米材料制造”标签。

  在纳米这个只能用显微镜看到的微观世界里,刘忠范发现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从1997年开始做碳纳米管,到如今包括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在内的低维碳材料,刘忠范课题组10多年来不懈探索,终于在生长方法和能带工程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在《自然》杂志子刊等国际一流刊物上连续发表文章,奠定了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十几年的锐意进取,刘忠范带领他的团队走向世界,登上低维碳材料研究的制高点,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纳米科技研究走向世界。但刘忠范仍然清晰地看到中国纳米科技还要解决“原创性”和“产业化”两大问题,从而实现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业的飞跃。

“师生就是研究伙伴关系”

  上世纪90年代回到国内,刘忠范实现了儿时理想,成为老师开始培养自己的学生。20年来他始终认为,老师和学生就是研究伙伴的关系,而不是“老板”和“打工仔”。他认为年轻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诚实和坚持,诚实面对别人,诚实面对自己,诚实面对科学,找到自己所钟爱的兴趣并不懈地坚持下去。

  刘忠范多次强调“热爱”,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乐趣,把学生培养成有独立精神的科研工作者。他的学生,大部分都在从事科研工作。刘忠范被称为“拼命三郎”。他坦言并不喜欢这个称谓,因为科学研究是有阶段性的工作,有时需要一鼓作气把实验做完;科研又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劳动,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为此他带着自己的团队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大家在球场上厮杀,在郊外春游,在舞台上表演节目,当回到实验室时,每个人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在国外时,北大化学系教授蔡生民多次动员刘忠范回到祖国;刘忠范回国后,又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刘忠范曾经被蔡教授的爱才如命所打动,如今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回国。刘忠范鼓励自己的学生出国,而出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回到国内,充分发挥所学,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

  “人才决定潜力,机制决定效率,文化决定高度。”这是刘忠范的人才观,也是他作为一个教师和学术带头人所信奉和实践的准则。

当选院士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刘忠范说自己是“各种人才计划的直接受益者”,也感慨自己运气好。他把运气好归结为一种“选择和判断的能力”。当面临选择时,选对了就是运气好。刘忠范认为自己的幸运在于一直做着喜欢的事情,从没有想过要获取什么,但执著和单纯的努力却帮助他得到命运的垂青。

  2009年,刘忠范被评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1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并当选中科院院士。在他心里,学者应该专注于学问;院士是一个崇高的称号,选上是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应是追求的功利目标。他希望自己还是最初的那个“自己”,做好学问,在推动学术发展的同时把年轻一代带起来……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外籍院士”为何在中国井喷? 2024-05-15 [23]
四位数学家打破了一项长达 75 年之久的纪录,找到了一种更密集地堆积高维球体的方法。 2024-05-09 [97]
丘成桐:中国现今数学还没有达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水平 2024-05-06 [170]
钱理群: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纪念 2024-05-05 [153]
画家、版画家威尔•巴尼特作品选 2024-05-05 [139]
为导师起草书稿,却意外收获博士论文…… 2024-05-02 [198]
中国现在究竟有多少博士?数量及所占比例是多少?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4-05-02 [281]
10余年,辗转多地读博,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她用2张图,发了一篇Nature! 2024-04-28 [390]
一个历史学教授的感悟是:我们所说的历史,多半靠不住 2024-04-28 [434]
托马斯·奥格登:对崩溃的恐惧和没有活过的人生(Fear of Breakdown and the Unlived Life) 2024-04-26 [427]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