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余英时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学界赞实至名归
来源:《联合报》 | 2014/6/22 1:48:22 | 浏览:1836 | 评论:0
                    余英时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学界赞实至名归


史学泰斗、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时20日荣获唐奖首届汉学奖,学界咸认实至名归。唐奖得奖理由赞誉余英时 诠释中国思想传统、阐发中国文化现代意义逾半世纪,以研究撰述与人生实践,为司马迁的治史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做了最佳现代诠释。

84岁的余英时,1950年自大陆到香港,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六年后赴美哈佛大学就读,博士班师从汉学大师杨联升。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 延聘正教授

他学贯中西,善于通过比较文化史凸显中国文化特色,1974年获聘“中研院”院士,2006年获颁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也是罕见曾获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校延聘正教授者。

根据“中央社”报导,余英时昨获知受奖,觉得“受之有愧”,“很意外,也不敢当”,不改谦虚本色。余英时已六年未回台,预定9月将来台领奖并举行演讲。

以中文写作 促成各国学者学中文

余英时著述甚丰,一甲子来出版中英文著作逾60本、论文400多篇。“中研院”院士丁邦新指出,余英时最早的学术著作是用英文写成,后来感于英文著作会让东方读者受限,改用中文撰述,各国汉学家也因此须熟谙中文才能阅读其杰作。

史学研究背后 充满广大文化关怀

思想史学者、“中研院”院士林毓生指出,余英时2001年退休前即著作等身,退休后两著作《朱熹的历史世界》、今年初甫发表的《论天人之际》更胜之前。

尤其是《论天人之际》,借用德国哲学家雅斯培《轴心突破》(人类对宇宙、人生体认的思维跃进)观念,探讨中国古代思想起源,为中国思想史最重要的问题“‘天人合一’观念的历史渊源”提出定论。

唐奖基金会执行长陈振川表示,唐奖创办人尹衍梁出身历史背景,成立汉学奖是考虑全球向来重科技、轻人文,东方人文类更缺乏重大奖项。希望透过汉学奖鼓励汉学发展,在亟需追求永续发展的21世纪,让东方思维对人类未来提供解答,将来也将建立唐奖博物馆。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台湾学者潘光哲:为什么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热衷于改造国民性? 2025-09-15 [177]
AI教父万万没想到,前女友用ChatGPT跟他闹分手 2025-09-15 [166]
男生给导师申请3块科研经费,被学校退回,导师:写个三块钱,这弄个鬼的... 2025-09-15 [210]
富过17代,这个中国名门望族把子孙全送哈佛 2025-09-15 [319]
薛澜:AI治理并非创新对立面或附属议题,需要回归到全球合作轨道 2025-09-11 [250]
《时代》周刊发布AI影响力100人名单,4位中国入选者有哪些共同的管理逻辑? 2025-09-11 [603]
刘元春:“十五五”锚定三大主线,治理体系改革是内部结构转型的破局核心 2025-09-02 [2534]
黄奇帆的最新报告 2025-08-20 [1630]
当年大批乌克兰专家来华援建,如今状况怎样? 2025-08-21 [1103]
哥大教授:美国的大学不扩招 2025-08-21 [912]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天安门广场喜迎“十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 马亮:做院长就能够发更多论文?论文发表是不是一场“权力的游戏”? :印裔人才在美碾压华裔:我们可以从印度教育中学到什么? :北京452万人将从北京迁至雄安(附部分央企名单) :《2019全球肿瘤趋势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与干预核心讯息图解 :引力波天文台或有助搜寻暗物质粒子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5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