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重組中的中國國民黨能否再起?是各界人士的懸念。洪秀柱主席曾言:願做「第一個把這個建築重建回來的人。」惟迄今已近三個月尚未能讓關心者看清楚中國國民黨是否能成為符合民情、政情且具「國際觀」的民主政黨。執是之故,文宣單位不能自我沉默,應拋棄馬時期的被動式,主動肩負起傳達訊息的角色,如對黨的中心思想和政策宗旨皆無言,如何能贏得選民的同理心與支持。
文宣應組合立院黨團,請益專家學者,以理論和實務評述民進黨不良政策,並引用陽明書屋珍藏之黨史資料,再現國民黨曾經與民眾攜手同心走過風雨坎坷之路,推動地方自治、土地改革、振興農業、工業、科技、學術、軍事等各方面的成就,和彰顯外省籍老人們曾經對這塊土地的貢獻,他們經過多次浴血奮戰和胼手胝足從事十大建設的工程,才會有台灣今天的成就和安定的生活,他們為台灣貢獻的故事,不只讓人感動,更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以駁斥「台獨」扣在外省族群頭上「原罪」的帽子。因人民需要看到的是台灣的未來,而不是再陷入紛擾的過去。國民黨團在立院推動《反族群歧視法》立法,自會贏得萬眾掌聲。
中國國民黨經過連串選舉失利,自當沉澱反思。若要繼續發展,需要培植青年人才。而不應由一個洪主席的「民間友人喬先生」置黨紀黨規不顧,事事介入,致令許多年輕志工散去。一個組織要改革的時侯,不能僅靠少數人作為政策的執行者或決策者,必須有一個好的團隊,群策群力以赴,否則改革是做不到的,遑奢望再起。馬、金體制殷鑒不遠,可為借鑒。當然,中國國民黨需在時局變遷中,找出對的方向,尋回失落的黨魂、堅持黨格。如仍向民進黨論述靠攏,只是鸚鵡學舌,必將走上泡沫化之路,遺恨無邊!國民黨該是個堅持理念的政黨,而不是個和稀泥走中間路線什麼也不是的政黨。因為那樣會得不到支持者的向心力,沒有支持者的向心力就不會有人為你抬轎,氣勢因此建立不起來也就不會吸引到新選民,如此政黨只會愈來愈委縮,作人要有原則,政黨也要有原則,政黨應該有帶領風騒的志氣和勇氣,而非見風轉向隨波逐流。
國民黨雖然已經在野,但是為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為了台灣的未來,要戳穿民進黨的 「偽多元」。新政府以行政命令廢除一個經過合法程序產生的課綱微調,等於是民進黨自己證明了其所主張的「多元」,其實是一個「偽多元」,只要不符合民進黨的政治語言,新政府可以用不正義的手段來遂其所願。所以國民黨要拉回論述權,強調以中華文化為核心的多元價值論述,這不是黨內路線問題,而是「國家認同」的問題。因為思想形成是教育的結果。
在美國以商業登記成立的「台灣民政府公司」之所以囂張,首應追究馬英九的縱容之責,未聞馬英九任中華民國總統時對這種去中華民國化的舉動依法制止,才讓這些人有了舞台,視法律為無物,徒然遺笑國際,任何理性的人都看出這種對反政府法治破窗治國的荒謬。馬英九領導下的國民黨不是民眾們首要選項,因為他太單純,太軟弱了,他的世界太過美好。而多極、強者林立的世界本質上還是叢林法則。
針對台灣民政府以商業公司登記犯反國家之實,應由立法委員提案要求外交部責成駐外代表,限時查實詳情具報,透過媒體公諸於世以正視聽。「台灣民政府公司」委託美國一家公關公司, 依據美國「外國代理人登記法(FARA)」收費為之做行銷。「G7 專刊」中的「報導」,想必也是 GVC 收費的業配文。中國國民黨若在整合重組後欲東山再起,則不應猶豫不決,速儘一切力量捍衛中華民國的國際存在價值。若對反國家之言行置若罔聞,徒惹人恥笑。
中國國民黨美西南支部規劃利用新的科技工具應用軟體(APPS),使各分部建立群組增加橫向與縱向的聯繫,暨經常辦理活動與黨員互動,可說是抓住創興的重要關鍵點。中央黨部的網路文宣暨聯繫,仍然似有若無,黨員不知黨的改革方針,令人對中國國民黨的再起憂心忡忡。國民黨若能站穩腳跟,明確黨的基本路線,找到定位,凸顯與民進黨的差異,國民黨「不獨不統不武」已經是失敗無效的旗幟,藍綠鬥爭已經是失敗不對稱的鬥爭。並整合泛藍,讓黨成為一個有理念且開放性的 政黨,自然會有優秀的人才願意加入國民黨。今日環境雖充滿艱困,他日或仍能帶領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為歷史寫下永恆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