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廖俊智,早已是享譽國際的科學家。
廖俊智不久前剛放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的教職,回台不到100天;而甫職掌的中研院才在幾個月前,因種種爭議,在台灣社會掀起滔天巨浪。
這包含前任院長翁啟惠捲入的浩鼎案,引發技轉與中研院定位的爭議;還有院長遴選名單提早外流、投票程序修改等,掀起另一波院內改革的聲浪。
在風雨之際接任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可說是「臨危受命」,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形容,「燒起來的地方要趕快滅火,然後要開始重建。」也因此,外界評論,這是最挑戰的一任中研院院長。
★迎接批評與難題
這一切都讓這位對生質能源發展極有貢獻、並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等五冠院士的頂尖科學家,在返抵台灣之際,迎接他的,不全是掌聲,還有各種待回應的批評與難題。
但他抱著「家裡有事,回家幫忙」的心情就任。他表示,「台灣學術界過去幾年發生了許多令人沮喪的事。除了薪水低,還有教授被起訴、誤踩紅線,造成社會上的批評,有些或許是中肯的,但有些對研究人員不公平,」他接著說,「台灣學術環境不能再往下掉了,形象要維持,也要繼續往上走。」
話語中流露著知識分子對台灣學術發展的憂心,與異鄉遊子談起故鄉也難放下的情感。
現年58歲的廖俊智,在高雄出生,後到台北生活。一路從建中、台大化工系畢業,並申請上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所。
★堅持要做對的事
他原以為將繼續研讀化學工程。但當時指導教授的一席話,讓他一夕轉行—「生物學的很多問題,是人類最迫切需要的。」
即便不懂生物學,且當時生物化工還是前途未知的尖端領域,更有許多學長畢業後沒能順利找到工作。但「對的事、該做的事就該做,」他說。這在同儕眼中看來「冒險」,他卻決定放手一搏。
現在,他的研究多結合代謝與合成生物學及工程領域,替人類社會的能源問題找解方。例如,改造細菌或二氧化碳,產出生質能源的前端物質「醇類」;他的研究還被譽為近年生質能源界的最大突破。
或許科學家的骨子裡,多半有著這麼點浪漫,想要為社會改變點什麼的義無反顧。回台接任院長,也是他認為該做、想做的事,「一個國家更需要基礎研究,這是無形的國力。」
6月21日上任至今,廖俊智馬不停蹄地整頓中研院。對外,他面對立法院質詢與預算編列,也和總統府、科技部互動密切。對內,他籌組行政團隊,也積極了解浩鼎案、院長遴選爭議後,「智財技轉迴避檢討委員會」等三大委員會的運作。
他的另一個特質是口才好,和前任院長翁啟惠緩直的講話風格大不同。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谷銘說,「他非常喜歡溝通、會溝通,帶來很新的氣象。」例如,從他上任至今,已舉辦六場茶敘及各種討論。傾聽各階層同仁對中研院的看法外,也讓院內同仁了解他的理想。
其中,他最掛心、也最想達成的理想是做好基礎研究,「中研院有很大的研究團隊,而且涵蓋各領域的世界頂尖人才。我們並不是所有研究項目都有,但是我們有的,都要是世界頂尖。」
但基礎研究不只是侷限在象牙塔的知識,「好的理論就是最實用的(There’s nothing more practical than a good theory),」他引述社會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的話說,「沒有所謂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論戰,因為兩者是相連的。」這甚至可以帶動產業與國家的發展。
不過,要達成目標,顯得困難重重。中研院的形象受損,且大眾也不太了解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明年的經費還較往年縮減。回台後讓他感受特別深刻的還有,「台灣社會太強調數字指標(index),卻忘記最重要的實質表現(performance)。」
★提拔年輕學者
廖俊智說,最重要的是創造良好且自由開放的研究環境,「讓大家樂意也習慣討論問題、想法,互相激盪。」看似基本,但台灣研究人員易因研究經費等現實考量,忘記初衷。
為此,他總在繁忙的公務行程中,擠出時間和各領域研究人員腦力激盪。曾和他一起動腦的中研院物理所副研究員郭青齡說,「腦力激盪讓研究人員能組在一起,產生爆炸性想法,這在台灣是需要鼓勵的。」
廖俊智期待讓自由開放的討論風氣,深入中研院的文化,「不管我或任何人,帶回的技術都是一時的,過兩、三年還有人做得更好。特別是中研院,不是要一、兩個技術,而是一種態度、觀念和做法。」
廖俊智也希望未來能達到更進一步的目標:解決台灣高階人才的斷層問題。
他觀察,在「學位無用」的社會氛圍下,年輕人對念博士充滿恐懼,怕找不到工作,也不受尊重。廖俊智說,「希望中研院的年輕學者成為社會的表率。」鼓勵更多年輕學子願意投身研究。
「從台灣提拔世界級的科學家很重要,」中研院院士廖國男說,「廖院長對年輕人的發展有很好的看法,他也有能力帶出一流的研究。」他和廖俊智在UCLA共事超過15年、當初也是他提名廖俊智為中研院院長。
五年任期,廖俊智承接了中研院的改革,以及影響未來數十年台灣研究與人才的發展。他在風雨飄搖之際擔下重任,有理想,但也面對現實的困難。如何堅持、怎樣讓步?跨越這100天後,他的挑戰才剛開始。
★小檔案
廖俊智
出生/1958年
現職/中央研究院院長
學歷/台大化工系學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生校區化工所博士
經歷/美國柯達公司研究科學家、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化學工程系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化學暨生物分子工程系教授暨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