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科技动向学人动向
关键字  范围   
 
厉以宁: 中国当前需要“信息量组合”式的创新
厉以宁: 中国当前需要“信息量组合”式的创新
2016/11/8 13:43:27 | 浏览:1391 | 评论:0

厉以宁: 中国当前需要“信息量组合”式的创新

目前的“创新”,不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是“信息量的组合”,信息量的组合才是当前意义上的创新。

  “经济人”假设仍然在某些层面上有用,但依然不够,“社会人”假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有一种社会公益感、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话我们的经济必定能够走向新的阶段。

  一百年前工业化前期熊彼特提出的“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观念需要改变,目前的“创新”应该是“信息量的组合”,信息量的组合才是当前意义上的创新。

突破创新要依靠信息量的组合

  在二十世纪风靡的经济学术语中,最流行且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就是创新”一词。熊彼特在一百年前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在工业化前期,他所提出的“创新”思路和内涵是对的,但现在很多情况已经变了。

  第一,熊彼特说,“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在当时是正确的。因为彼时是工业化时期,制造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没能想到,信息化时代紧承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是工业化后必然要经历的时代,所以目前的“创新”,不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是“信息量的组合”,信息量的组合才是当前意义上的创新。不掌握最新的信息,不分析最新的信息,光是对生产要素重组,不可能有真正的突破。

  第二,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创新者,主要因为他们能够把发明家的成果用到经济中去,这就是创新。”这个观点在当时完全没有问题。但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这个观念是落后的,因为情况发生了改变。信息化时代下,“创意、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创新,必须先有创意,而创意的源头并不是企业家,而是无数正在进入市场的年轻人。

  第三,熊彼特认为“要创新创业,必须要有资本,先筹资、融资,然后组成一个计划,再把发明家的发明移到新的领域来”。这个观点不够充分,因为他不了解网络时代信息化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网络时代经济运转的速度大大加快,一旦你有新的创意出来,通过网络传播,马上会有人自动向你投资,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求别人投资。信息化时代下,这一点和过去是不一样的。

  未来,“企业家”这个名词可能都不存在了需要的是领头、领跑人。一旦新的发明出现,就会涌出新的领跑者、新的带头人。所以创新、创业的大势下,我们的观念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深入到下面去看看,而不是固守一百年前熊彼特所谈的情况。

“社会人”的影响力应越来越大

  古典经济学重视”经济人”的概念,“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他是从自己经济的利益考虑问题。成本要最低,收益要最大。如果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大的满足,这就是“经济人”的观念。这种观点虽然没错,但适用范围变窄,不断有经济学家对这个观点提出挑战。

  在经济学里,除了“经济人”还有“社会人”“社会人”考虑的是社会问题,比如A与B两个地方可以投资,A地成本低效益高,B地成本高效益低。按一般“经济人”的假设,应该全部在A地投资。为什么偏偏有些人愿意到B地投资?可能因为那是我的故乡,我有依恋之情。

  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一定是企业文化搞得好,而企业文化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培育职工的认同感。“同甘共苦”不是一个概念,“同甘”是企业走上坡路、形势好、红利多,怎么样分配这些红利,必须要有制度。“共苦”是靠精神,必须有一种精神支持着大家,这时“共苦”制度是不管用的。工厂老亏损的话,无论怎样谈制度都不管用。但是如果企业文化做得好,整个企业有一种“共苦”的精神,共度难关,大家抱团取暖就行了。

  这就证明了认同和社会责任感的意义,今后我们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上的发展。“经济人”假设仍然在某些层面上有用,但依然不够,“社会人”假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家都有一种社会公益感、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话经济必定能够走向新的阶段。

相关栏目:『学人动向
为导师起草书稿,却意外收获博士论文…… 2024-05-02 [20]
我国现在究竟有多少博士?数量及所占比例是多少?看这一篇就够了! 2024-05-02 [57]
10余年,辗转多地读博,终于迎来高光时刻!她用2张图,发了一篇Nature! 2024-04-28 [160]
一个历史学教授的感悟是:我们所说的历史,多半靠不住 2024-04-28 [181]
托马斯·奥格登:对崩溃的恐惧和没有活过的人生(Fear of Breakdown and the Unlived Life) 2024-04-26 [151]
海伦·文德勒逝世丨批评家是如何炼成的? 2024-04-26 [136]
丹尼特:哲学是认知科学的一部分 2024-04-26 [135]
许倬云: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逐渐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吊诡的现象 2024-04-24 [203]
杨祖保教授:在跌宕的分离世界中提纯的高科技 2024-04-24 [156]
沈志华教授应邀主讲“对冷战起源的再思考” 2024-04-24 [218]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Sail Through the Mist - SoCal Innovation Forum 2019(10/5) 游天龙:《唐人街》是如何炼成的:UCLA社会学教授周敏的学术之路 :“为什么海外华人那么爱国,但是让他回国却不愿意?...“ :学术出版巨头Elsevier 彻查433名审稿人“强迫引用”黑幕 :中国3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