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网站首页即时通讯活动公告最新消息科技前沿学人动向两岸三地人在海外历届活动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
栏目导航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两岸三地大陆评述
关键字  范围   
 
身在大陆不敢老
身在大陆不敢老
2017/2/11 8:39:06 | 浏览:1287 | 评论:0

国家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当时的人口学者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事实上,中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并且来势凶猛。美国要花75年(1956~2031)时间,而我国只有23年(2010~2033),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8.9%增至20%。 

身在大陆不敢老

我们这代人仅有一个孩子。中国人养儿防老的规律早让独生子女政策打得落花流水,普通老百姓想靠孩子养老显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孝,是真的孝不起。一对新婚夫妻,要承担起双方父母的照顾义务,确实力不从心,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的,不仅仅是爱,更是“高利贷”,子女还不起啊。

近日,年近90的母亲住院,在病房里的遭遇让人心寒。住院部在楼上,要作检查得下楼,用车推,非得家属陪同不可,护工仅引路而已。老人在病床上吃饭稍有不慎,将汤水弄在床单上,求女护工换一床,却遭到呵斥,说是每周换一次床单,不能特殊。老人因耳朵背了些,女护士要求每天点名得回答,说是规定,老人回答不及时,也让恶言恶语地凶一顿。

正是医生查房之时,耳闻目睹年青的女护士在训斥母亲,想忍过去,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不想惹事生非,没想到这救死扶伤的女孩子没有收敛,更加凶悍。我老人家还是顾及了她的面子,压低嗓门告诉她,将来,你也会老,如果他人如此待你,你如何想?那个女孩子看来还是有羞愧之心,红着脸,不敢再出声。

老年人数量多也意味着老年病患者多。上一辈人大都子女多些,可以轮流照看生病住院的长辈,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仅有的一颗种子,哪能承受得了父母生病陪床的工作,父母正在老去,而父母若再有长寿的父母,那他们更是无能为力了。一方的父母有病,孩子们三天两头往医院跑,还要工作,家里的孩子还要照看,未来我们如何养老,必定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

报刊媒介上说得娓娓动听,说居家养老的模式,是“体现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与坚守,记者调查发现,在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养老方式。”然而,近日我中学的一个同学,居于家中死得发臭了才发现,让人沉重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

很多人自然指望养老靠社保。其实社保不过是“养儿防老”的社会化。美国的生育率(妇女均生孩子数)在1988年之后一直稳定在2.1左右。但是社保将在2018年开始入不敷出,到2042年全面破产。美国的退休年龄已经延迟到67岁,国会希望推迟到70岁。

还有人说靠积蓄养老和以房养老。但是养老的本质是“人养老”,不是“钱养老”、“房养老”。今后物价上涨,辛苦一生的积蓄根本就不值钱。今后购房年龄人口锐减,房价泡沫将破裂。底特律就是一个例子,当初房价坚挺;但是现在房价暴跌,城市破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养老金也没有了着落。

到2039年,将有超过4千万家庭面临“一人中风,全家瘫痪”的危机。还有生育能力的,要勇于“生产自救”,多养个孩子等于买份最好的养老保险。然而我们老了,没有这个能力了,只能是怂恿别人生孩子,这样可以勉强维持社保。鼓励并帮扶儿女多生养一两个孩子,才有可能让儿女能“老有所养”,自己说不定也可以靠“养孙助老”。

有人描绘出一幅未来“中国式养老”的美好图景: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孤寡、失能、高龄、特困等老年人群体得到充分保障;孝亲敬老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那仅是一种愿望,实际操作起来尚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真正地开展养老机构向社区延伸服务。包括配餐送餐、入户护理、健康咨询、医疗保健等专业化服务,走出养老院的围墙,进入居民社区和家庭,才能使老人受益。专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两人间里拥有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储物柜等,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可随时呼叫服务人员,如此,失能老人才能保持最起码的尊严。


身在大陆不敢老


我们将如何老去?什么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应会有解吧!

“一对老夫妻中暑,几天后才被人发现,家里据说没装空调……”8月23日,有网友发帖称,南京一高校的退休副教授和老伴在家中暑身亡,几天后才被人发现。现代快报记者随即走访该校职工家属区,得知此事发生在8月2日。老夫妻俩的独生子在上海工作,他怎么也没想到父母会以这种方式离开。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该社区的居民4成是老年人。(《现代快报》26日报道)

这样的消息,现在并不少见。此次再次映入眼帘引人关注,是因为两个老人有一位是“副教授”,死亡原因是节约而“没装空调”。

是的,一位知识分子,“年轻的时候还是蛮优秀的”,也就这么孤独的离去了,陪伴他一起走的,还有他的老伴。他们在离开这个世界几天后,才有业主反映,“住在隔壁的老两口有多日未见出门,而且其家中散发出异味。”

撇开老人平时如何节约导致舍不得装空调不谈,撇开副教授的老伴有点痴呆不谈,我们还得重新聚焦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社会。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那是远古的近邻吗?曾经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几日不见就很想念的邻里关系,如今都去哪里了呢?居住在商品房里的你,知道邻居姓什么叫什么吗?

城市里的老人,居住在老小区的老人,彼此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会经常聚在一起买菜、打牌、跳广场舞,彼此也有个照应。但也有一些老人,平日里并不与人来往,如果一直独居,很可能出现“副教授”的状况。更多的中年人,即将迈入老年行列的人,平时最多也就电梯里打个招呼,对方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一旦退休,又会如何生活(生存)?


身在大陆不敢老


孩子们都会长大,长大后多会远行,他们对老人的关心,也仅限于电话问候以及逢年过节时的团聚。以前,我们批判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情冷漠,典型的症状就是“老人死去多时无人发觉”。如今,我们也在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是物质化的追求,淡漠了世间的人情?还是不安全的现状,让我们陷于过度自我保护?亦或是相互提防的心态,让彼此封闭了沟通的心灵?

我们正在失去很多美好的东西,温情、彼此关爱、信任、互助……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网络上满眼丰乳肥臀、满眼花边新闻、满眼的奇闻怪事,都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疯狂状态,哪管角落里孤苦伶仃、进入自生自灭状态的老人?

某一天,我们都将老去。那一天,我们又希望如何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时,果真身边空无一人?哪怕一个人,也听听我们对世界的最后眷恋?

南京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南京60周岁以上老人超过130万人,占总人口的20%。其中空巢老人15万多人,独居老人近7万,困难独居老人13550人。他们都很有可能在孤独中离世,只不过那时未必能见报。

这些老人,细数他们年轻时的光辉业绩,未必比当下的年轻人逊色。只不过,他们老了,需要有人关心关爱的时候,已经没有力量了。

不仅南京,不仅江苏,整个中国,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曾经奉献过一生,每个老人,并不希望走得如此悄无声息。可是,他们那时的呼喊,谁来听?

 

相关栏目:『大陆评述
2024年“老人年龄标准”公布,超过这个年龄,就可被叫老年人了 2024-02-04 [123]
450万考公人数捅破天,他们中间出不了马斯克,也不会有包青天 2024-03-20 [124]
320张老照片:看中国女性百年变化史 2024-03-09 [365]
全国师范类大学排名 2024-01-06 [1255]
新旧对比 || 民法典合同编司法解释意见稿与正式稿修改对比表 2023-12-07 [1113]
畸形的一代变老了:秋后的蚂蚱,没有几天蹦跶了 2023-11-27 [1070]
张生:不能把大学教室变成老师的审讯室 2023-11-27 [842]
北京:启动大尺度对外开放 完善落地实施条件是当务之急! 2023-11-27 [822]
中国教育部:没有“第一学历”! 2023-11-07 [609]
告别知网垄断,中科院联建、可检索1.7亿篇科技文献的公益平台上线! 2023-11-06 [554]
相关栏目更多文章
最新图文:
:中澳政府联合出手打击洗钱和逃税漏税 大量中国居民海外账户遭冻结 :摄影师苏唐诗与寂寞百年的故宫对话6年,3万张照片美伦美奂 :大数据分析图解:2019中国企业500强 张梦然:英国惠康桑格研究所:人体内的微生物与出生方式有关 :美众议院将调查华裔部长赵小兰“利用职权为家族谋利“ :UCLA CCS 2019 Fall Quarter Lecture Series Overview 谭晶晶: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科技创新进展 :推荐:2019年底前中国高校重要学术论坛(10月 - 12 月)
更多最新图文
更多《即时通讯》>>
 
打印本文章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注意: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是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申请加入后台管理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ScholarsUpdat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