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敗選,更首度失去立法院最大黨地位的中國國民黨,將在 5月20日改選黨主席。隨改選日期逼近,黨内相互攻訐批判愈加激烈,選邊站隊的現象日漸清晰,黨員憂慮、人民厭煩。關心者希望國民黨主席選舉是越選越團結,不希望越選越分裂。期盼各候選人心中均存有“無私、團結、救黨、救國” 的信念。在選前能簽訂和解不分裂議定書,營造國民黨團結的氣勢,贏得黨員的信任與國民的囑託,這才是中國國民黨再起和台灣的福氣。
目前表態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的六位侯選人平均年齡達65歲, 凸顯黨内青黄不接的人才斷層隱憂,更反映出國民黨下野後“聆聽年輕人的聲音,爭取年輕選民支持的反思”淪為口號。長久支持國民黨的中老年人逐漸凋零,國民黨爭取年輕選民的支持,因此顯得更加迫切。
黨主席之爭再一次暴露國民黨深陷内鬥泥沼,已深化為危機。中國國民黨的精英政治格局需出現“制度創新” 朝多元化趨勢發展,凝聚好朋友、老朋友、新朋友的能量,方能正面迎向2018、2020年的選戰。
儘管蔡英文在總統大選前後政策矛盾的“髮夾彎” 層出不窮,令很多年輕人不滿,但國民黨似乎也不具備讓年輕人與他們站在一起的吸引力。要被年輕選民擁抱,國民黨必需提出新的論述吸引支持者。期待國民黨主席選舉可以出現藍營路線大辯論,讓支持者知所選擇。
台灣可以不存在没有論述、只有內鬥的在野黨,卻不能沒有藍營論述。沒有藍營論述的台灣,路會愈走愈狹、愈走愈偏,當台灣被單一偏狹的綠色論述導進死胡同,身在台灣的每一個人,都將同受其害,從這個角度言,重振藍營論述,也可以說中國國民黨當前最迫切的自救工程。各侯選人應率先提出論述並號召每個認同藍營的個人,都加入論述總動員,引觀念活水;“用專業領域的專業人士解決專業問題” ,邀集學者、專家各分領域,宏觀地為台灣點燈指路;將論述化為政治行動,引領政治風潮。
記取馬金体體係時,文宣論述弱+疏離民意=痛失江山的慘痛教訓。國民黨不能像宋楚瑜等跟著民進黨搖尾巴,只要論述強+團結才是再起的關鍵。
未來的一年,世局將持續出現快速的變化,主要國家間的地緣權力競逐、國際經濟情勢充滿變數、面對快速發展且深具複雜性的世局,國民黨應早於民進黨提出應對國際局勢變化迅速的策略,避免台灣的政、經受到多層面沖擊。侯選人需認清經濟是改革之本的事實,開放經濟才是台灣發展與繁榮的最佳路徑;強調中國國民黨的 “中國”兩字概念,則可扭轉厭中、仇中的社會氛圍,正確看待國際局勢影響下的兩岸關係。用歷史事實導正史觀,讓中國文化、中華認同成為台灣吸引世界、友善兩岸的寶貴資產。
借重曾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團隊,為台灣經濟重新定位,沉着應變迎向未來挑戰。不再糾纏在無事生非的漩渦中,扭轉社會對中國國民黨的形象。以目前的國際和兩岸情勢來看。美國對中國大陸所施展圍堵與交往戰略下的中美關係已顯回春;中國國民黨堅守「九二共識」主張,更是兩岸關係穩定、和平的基石。
雖然民進黨那種政治玩弄手法,讓其離誠信越來越遠;2020年政治板塊可能會再發生大移動,但國民黨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中國國民黨終究要走到分崩離析的結局,抑或淬煉之後,像浴火鳳凰重出江湖,與此次黨主席選舉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阮大正)